1.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写作背景和年代

2.山中与幽人对酌的作者简介

3.山中与幽人对酌下一句是?

4.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三杯

5.山中与幽人对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李白的《山中对酌》

山中与幽人对酌_送友人李白

1、《山中与幽人对酌》歌词:

怀中落霞,袂底旋花,

我自南山,徐往陶令家。

将这春光遍踏,

赴一渔樵问答。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

足底绵缠、青泥软塌,

空翠湿人衣,恰绕三匝。

懒倚于庭树下,

我昂首笑问她:

“想来昨夜润雨如酥,

正是君提袖拨桠,蘸枝挥洒?”

眼见她云鬓次第排闼,

垂条织就这重湖清嘉。

翩落满一川光影驳杂,

俨然有鸣声上下。

世人应嫌她稍欠风雅,

我自独爱这白璧微瑕。

醉指乱拨弦二三便罢,

怎管它几多嘲哳?

侧耳恭听,半晌无话,

至酩酊眼热、斜月流华,

我琴歌俱呕哑;

她方低首应答:

“特为酬卿三抱琴来,

奉此林花历乱开,一路春白。”

有瘦猿攀我钗头葱翠,

青鸟醉宿我裙底忘归。

霜夜里披衣春云秋霭,

襦裳合衬不需裁。

若盏尽杯空无可开怀,

赊卿我枝上二三红白:

权作颓然后扶头小菜,

倒不负清瓮淡筷。

贯耳闻满亭起坐喧哗,

情愿独老于红豆初发。

琴酒歌人俱趁此年华:

一放翁,一树梅花。

将这春光遍踏,赴一渔樵问答。

2、《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兔裹煎蛋卷所演唱单曲。

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写作背景和年代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田园的意境是诗人们最喜欢的描写对象之一。在《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中,诗人王维通过描述自己与幽人在山中对饮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渴望。

诗歌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山中与幽人对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自传体诗歌之一。

诗歌分析

诗歌的前两句“远山眉黛高于眉,晴云带雨隐重城。”描绘了山和城市的景象,这里的“重城”指的是长安城,它是唐朝的首都。接着,诗人写道“如今春景无人见,争似春景见人稀。”这里的“无人见”指的是诗人的孤独,他在山中与幽人对酌,没有其他人的陪伴。而“见人稀”则表达了他对人的渴望。

诗歌的后两句“此地一为别雁嗟,嗟余飞去尽天涯。”则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他看到飞过的雁群,想起了离别的痛苦。最后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表现了诗人与幽人的对饮情景,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意义

《山中与幽人对酌》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山中与幽人对饮,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友谊的珍贵。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与渴望,对人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这首诗歌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思想价值。

山中与幽人对酌的作者简介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幽人是指隐居的高人。李白爱喝酒,他与隐居山中的朋友在山花丛中,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到后来,诗人李白的朋友醉了,想睡了,就对李白说:“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诗的一开头就点明了诗人李白与朋友喝酒的地点——山中。对李白来说,山中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盛开的“山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此情此境,称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复一杯”开怀畅饮。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写快乐的程度。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山中与幽人对酌下一句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三杯

上句:山中与幽人对酌

下句:松下同远客长吟

诗词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

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

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

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

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

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

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

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常用的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

应怜----欲渡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山中与幽人对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嫌少,这句俗语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不觉得厌倦的状态。豪放如李白,遇到知己,当然要豪饮千杯,不醉不休。他曾写下《山中与幽人对酌》,记录了这一状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两人对酌山花开”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在这里,诗人以“两人”点明人物,只有诗人和他的隐士朋友一起对饮,表明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对酌”点明人物的状态,两人对饮,却没有那么多酒桌规矩的束缚,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喝酒;以“山花开”点明环境,清幽的环境暗合两人的品格,表明他们都不是那种受世俗束缚的人。

“一杯一杯复一杯” ,喝了一杯又一杯。得遇知己,是人生一大快事,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诗人和隐士朋友一杯又一杯地喝酒,以助快意。在这里,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和朋友对饮的豪爽场面。随着一杯又一杯酒下肚,诗人飘飘然了,心中的快意也随之达到了顶点。

“我醉欲眠卿且去” ,我已经喝醉了,您可以自行离开。在这一句中,诗人化用了一个和陶渊明相关的典故:不论贵贱,只要来访,陶渊明就拿出酒来与之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便是化用陶渊明的这一句。从这里,我们可知诗人是主,隐士是客,他们都是豁达豪爽之人,不为世俗所束缚。

“明朝有意抱琴来” ,明天早晨一定要抱着琴再来。诗人虽然已经喝得昏昏欲睡,但他还不忘邀约,希望隐士朋友明天一早带着琴再来。到时候,一人抚琴,一人静听,像钟子期和俞伯牙一般,抚琴为知音。在分别之际,诗人又向隐士朋友发出邀约,希望明天还能相聚,足见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山林中,诗人找到了知音,他们志趣相投。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是否相投,是两人能否成为知己的关键。所以,志趣相投也成为我们交朋友的一大原则。

读李白的《山中对酌》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以 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表现出一种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豁达开朗余兴未尽之意,跃然纸上

我们中国人的酒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我们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会用酒曲酿酒了。在宋朝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学会用蒸馏的方法提纯做酒。从有酒的那个时候起,酒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了。周文王的时候,酒与当时的周朝五礼紧密联系在一起。再后来人们逢祭祀,,嫁娶,祝寿,庆贺,等等各种场合都需要以酒为礼,逐渐形成了酒文化。也渐渐形成了与各种场合相搭配的酒名:祭酒,喜酒,寿酒,奠酒,敬酒,罚酒,绝交酒,合欢酒,春酒,花酒……说起绝交酒么,不由得想起了《天龙八部》里面乔峰与各路英雄好汉绝交的场面,乔峰的声音至今铿锵在耳:“我乔峰与诸位喝过这一碗酒后,往日恩怨,一笔勾销!”正是: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喝酒的各种器具,在《笑傲江湖》里那个祖千秋身上,藏得最全。当时他对令狐冲说,喝什么酒,务须要用相匹配的酒杯和酒具。说来真的精彩,白马把他那话简述一下吧!那祖千秋说,喝汾酒要用玉杯,因为唐人有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喝关外的白酒,比如说蒙古酒,辽东那边产的酒,要用犀角杯,可以增香。喝葡萄酒要用夜光杯,唐人有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色红如血,正好用岳武穆词激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饮梨花酒要用翡翠杯,杭州白乐天有诗句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以高粱美酒,要用青铜酒爵,饮米酒要用斗,饮百草酒要用古藤杯,饮状元红要用古瓷杯,饮玉露酒要用琉璃杯……祖千秘这家伙喝酒真的是考究到极致了!

还有喝酒的时候,千古的文人们逢醉时,各种佳句频出不穷。《诗经.幽风七月》里面有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三国时候的曹孟德在他的《短歌行》里,开头第一句就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摩诘在他的《送元二使安西》里有劝酒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问元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天来晚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闲时的约酒。王摩诘的《少年行》有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这是义气相投的结交酒。杜牧之在《清明》绝句里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旅途休息时喝的止寒止渴的酒。等等等太多了,不胜枚举啊!咱们今天聊一个人,的诗人李太白。酒对于太白的生活和创作来说,可以套用现在的某一句话,“酒不是万能的,没有酒是万万不能的”。诗友们,来来来,我们看一看数一数他的那些包含饮酒的作品吧!《把酒问月》,《将进酒》,《侠客行》,《月下独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金陵酒肆留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酒》。很多很多的。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下他的七言绝句《山中对酌》。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山中与幽人对酌》。写的是李白与一位在山中隐居朋友的住处饮酒的情景。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对酌,就是面对面的两个人一起喝酒。幽人就是在幽静偏僻的地方隐居的人。一般是指避世俗的高人,隐沦。卿是第二人称代词,你。

白马独家译诗:我们两个好朋友在野花烂漫的山中相对坐下,开怀畅饮。你推我把,同斟共饮,一杯加一杯的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我人已经醉了,有点昏昏欲睡了,兄弟,你可以先回去。明天早上如果还想过来喝,把你的那把琴也一起抱过来,咱们弹琴助兴。

一般来说,喝醉酒的时候人的状态会迷迷糊糊昏昏欲睡,。醉酒的状态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大吵大闹的,闷头就睡的,出酒呕吐的,缠着人继续喝的,手脚不听使唤走路歪歪扭扭而头脑非常清晰的。李白醉酒后,属于那种头脑非常清楚并且眼花耳热,奇幻异想,诗思泉涌的那一种。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一开头就点明了,是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喝酒。这点明的有地点,有人物,但是白马认为在这里并没有点名时间。有评论家认为,“山花开”三个字可以判定为两个人饮酒的时间是在春天。其实山上的野花品种很多的,特别是在江南,可以说一年里春夏秋都有野花盛开;而岭南气候温暖,更是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花开的。其实这个时间也不重要,“山花开”这三个字,主要是衬托两人喝酒的这个气氛融洽,和山花盛开一样率真烂漫的心情;也可以说他们喝得心花怒放。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在这里盛开的山花算是陪客了。 花,山花在李白的诗里经常有这样的意向出现,它们实际上代表了李白浪漫主义思想的意象。比如说李白在他的《月下独酌》里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花和本诗开头的山花是一样的做陪衬情怀的。

说起来喝酒的气氛,我们通常把一个人独酌叫喝闷酒,两个人喝那就是知己酒。白马在这儿想啊,他们这样一杯一杯的喝,有没有什么菜吃啊?这可不像在酒店里一样,动辄就是喊“老板来切二斤牛肉,加一坛上好的陈酒”。以白马个人喝酒的经验来看,不要下酒菜也一样喝得很尽兴。我很少喝那种闷酒,我一般都是心情平静,开心时喝一杯。有时候要开车就不沾酒了,只有到晚上的时候喝一点。

一杯一杯复一杯,说明了两人喝的都忘记时间了。喝酒那可是全身心的投入啊!划拳猜枚啊!或者唠嗑家常呀,谈诗论文,传武把剑了……一边喝着,一边聊着,那可是得劲儿的很啊!一杯一杯复一杯,暗示了两人的酒量真是海量,非常畅快。我们特别是男人们,经常见到那种在酒桌上热闹的喝酒场面。诗人用这七个字表达出来的这种形象的画面,我们的现代人们饮酒经验十分相似。

我醉欲眠卿且去。这句话是一句醉话,诗人把山中好朋友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了,这叫做反客为主了。谁让他们是知交呢?这一句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意思。分别是我醉,欲眠,卿且去这三个。我醉了,想瞌睡啦!不能送你了,你可以自己先回去吧。也说明了诗人经常来找这位朋友喝酒,并在这位朋友家留宿,当成了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充分表明这两个人是不分彼此,忘形忘机的好朋友。朋友之间往往是比较随便的,就像同穿一条裤子,同一个碗里吃饭,同一个碗里喝酒一样。同时,这句话引用了陶渊明说过的一句“我醉欲眠,卿可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里的“朝”是早上,上午的意思。这一句可是一份约酒函呢。诗人在醉得将要入睡时还向好友邀约明天再来,顺便让好友把琴也抱来,就像东晋的陶潜一样,喜欢在喝酒的时候把弄一张无弦琴。可谓雅兴不浅呀。

读罢太白这一首《山中对酌》,感觉得到李太白的语气平易近人,一改往昔狂傲之气,之前他动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和山中幽人一起饮酒,则惬意自如,无拘无束。

通常人们写诗的时候是最忌讳出现重复的字眼的,当李白在这首诗的第二句里,连续用了三个“一”字,并且平仄规则都被打破了,但读起来让人感觉到十分的和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已经铺排好了二人对酌的开场画面。然后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意思,交代的很清楚,这是一前一后发生的,所以让人并不感觉到意外和唐突。并具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低潮到高潮,循序并进。纵观全首诗,是按照对酌这一过程的先后顺序叙述出来的。从饮酒到醉酒,再到将要入眠,到最后的邀约,描绘的生动逼真,合乎情理。所以让人感到十分的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