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不对有哪些方面_成语运用不对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成语运用不对有哪些方面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使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这种题目有哪些
2.常见的词语误用成语有哪些?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4.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
【使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这种题目有哪些
1、下面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机会:日理万机 随机应变 B、更加: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C、名声:莫名其妙 名不副实 D、渡口: 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天津市) 解析:“日理万机”的“机”是“事务”;“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津津有味”的“津”是有滋味。故答案是B 2、请用一个语意相同的成语替换文中划线部分“不再鸣叫,藏起形迹”换为成语: 。(昆明市)解析:这一题其实是根据意思写出成语,这题的答案是“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B、 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C、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员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工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山东省青岛市)解析:“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所以D解释是错的,故答案是D。 三、成语运用即检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下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1、用一句话为“抗击非典”宣传活动拟一则公益广告,至少用上两个成语。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同舟共济,必将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2、读完《军刀》(选文略)这篇,你内心产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请用两个成语(四字短语)或一句诗词(歌词)来表达这种感受。(绍兴市)解析:壮烈,如可歌可泣,惊心动魄 壮怀激烈 豪气冲天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动:震撼人心 催人泪下 热泪盈眶 热血沸腾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B、 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C、 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解析: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对事情的经过不能说不懂,而应说不了解才是,所以说一窍不通用做了,故D错
常见的词语误用成语有哪些?
第一部分:牢记六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高考考纲要求:
能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考病句的六种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方法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1.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例句①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例句②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运用:句中主语中心词“妇女、老人和孩子”的前面有两个修饰语,“许多”表数量,相当于例句中的“一位”,“附近”是地点,相当于例句中的“国家队的”,对照例句,可见这两者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成为“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才通顺,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2.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句① 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运用: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运用: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方法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例句①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运用: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要“趁现在赶快检查工作”,“不”是虚词,现在放在“赶快“的前面,成了修饰“赶快检查一下工作”,而遗漏了“趁现在”的意思,故语序不当。
例句② 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方法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
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
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②
例如: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不同主语)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运用:读句子,确定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再犯错误,他将被开除。属于同一主语的情况,而原句后一句的关联词“就”的前面用的是“学校”,格式不对,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才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当
方法4、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①本世纪末,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本世纪末是目标。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本世纪末”是一个时间,很显然不能和“是目标”搭配,故这个句子是一个主谓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② 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的机会呀!
运用: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他渴望机会。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渴望机会”显然不成立,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动宾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③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运用:简化成分,去年长定语,只保留中心词,则全句变为“劳动是一天”,
很显然不恰当,属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5、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例句① 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运用: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为“极强的”或“高度的”。
例句② 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运用:句中宾语中心词“手“前有两个修饰语——“聪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饰“手”,而“聪明”则不可以,构成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
方法6、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例句①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运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而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
例句② 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运用: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两个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关心痛痒”可以,而“联系痛痒”则讲不通,故是病句。
例句③ 作家敏锐地察觉、扶植新生的幼芽。
运用:看到有“、”,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敏锐地察觉、扶植”这一短语,“敏锐地察觉”可以,“敏锐地扶植”则不可以。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残缺:
方法7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查主语残缺。
例句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运用:全句的谓语是动词“使”,而“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这样就使得全句没有了主语,成为病句。改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介词“经过”去掉,让“学习”做主语;一是将“使”去掉,让“我”做主语,“提高”做谓语。
方法8 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查谓语、宾语残缺。
例句① 我们必须按照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运用: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简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学化简成“我们按照教导”,似乎也能讲得通。但改换说法,将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改为“老师的话”,则应简为“我们按照话”,则难以讲通,而应为“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从而判断出原句缺谓语,是病句
多余:
方法9、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① 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运用:“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例句② 现在同学们已选出了班长,负责掌握班级的日常事务。
运用:句中“负责”与“掌握”是近义词,用一个即可表达句意,同时用则是语句重复。
例句③ 老师看上去年纪近30岁上下。
运用:句中“近”和“上下”是近义词,同用,即可判定该句为语句重复的病句。
例句④ 今天是除夕之夜。
运用:“除夕”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则构成了语句运用:重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凯旋而归”,“过虑的想法”等,须注意。
四.结构混乱:
方法10 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多年来曾被经济思想束缚下的群众也觉悟起来。
运用: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或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交*使用,则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② 这次网络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运用: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 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厅里举行”
第三步:重新理顺: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运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例句① 还欠款1000元。
运用:句中有一个多音词“还”,即可以理解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为“归还欠款1000元”,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类似的句子还有“这话说重了”。
例句② 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例句② 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运用: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③ 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去开会了。
运用: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④ 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运用: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13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14、注意句中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分裂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例句② 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运用: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条件,作物要存活,还需要土壤、肥料等别的条件,从而确定原句不合逻辑,是病句。
方法15 看到多个“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例句①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运用:第一步:先根据前一句确定说话者的本意,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思,应画“+”号。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个数,共有“没有”“不会”“不出”,
共是三个负号,最后表达的意思应画“-”号。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的病句
例句② 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运用:第一步: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否定,应去一个否定,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6 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例句①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运用: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方法17 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在前,受动者在后――查主客颠倒。
例句①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运用:第一步:“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间关系时,二者恰恰相反,“对”是“主在前,客在后”,“对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了解爱迪生这个名字”。“我们”是“主”,“爱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对”,却是客在前,主在后,显然是病句。
例句② 老师来了,小明正和他谈论一个数学问题。
运用:句中有“和”,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老师”,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着用“和”时“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则,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18 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例句① 凡到过济南的人,无不去趵突泉一游。
运用:从生活的逻辑上讲,不可能所有到济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这样
的句子虽然从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逻辑,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运用:“死难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没死,“没死的死人”很显然不和生活实际。
例句③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运用:全句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联系现实生活就会知道,雨后的彩虹应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说的是下午,故彩虹应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上面我们从病句类型的角度,从纵的方向上为大家介绍了应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方法8)。
题感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方法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方法5)、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
题感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1.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方法3)强拉因果(17)
2.见特定介词:“经过”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方法7)、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
3.见判断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逻辑(方法15、方法16)
4.见 “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颠倒(方法18)
(3和4有时可综合进行判断)
5.见指代词――判断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颠倒(方法18)
6.见近义词――判断句子是否重复(方法9)
第三部分:以法解题
例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3年全国卷)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A句较长,但没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的毛病,也没有成分残缺,可暂定为答案。B句中,有一组近义词,“万一”就是“若”,很显然语意重复,排除。C句中,有“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介词,看有无成分残缺的情况,发现“针对……”后面没有跟上“情况”之类词,显然有残缺,排除;D句中,有连词“和”,查有无前后不对称,发现没有;再,这个句子主语和宾语的中心词都比较长,查有无搭配不当,发现宾语中心词“作品”的修饰语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显然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A。
例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96年全国卷)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A句,句子较长,长在哪里,会发现长在宾语中心词的修饰语,且修饰语中有“和”这样一个特殊的连词,引导我们查看有无搭配不当的情况,查看会发现几个修饰语都可和“义务”搭配,可暂定为答案。B句中有“能不能”这一判断词,想到“一面对两面”的问题,查看,果然有,排除;C句中,连续出现几个“人物”,其实相当于几个代词,引导我们想到语句歧义,查看,果然,是对“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气愤,还是对“护林员揭发”气愤,没有交待清楚。D句中,有连词“和”,想到“一面对两面”或“搭配不当”的问题,查找,果然,“批评教育”与主语“”不搭配。
第二步: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A。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1.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2.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3.少不更事:指经验不多。
4.形影相吊: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5.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推杯换盏:互相敬酒。
7.似是而非: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8.嗤之以鼻: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9.天姿国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10.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11.恩威并行: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12.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13.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
14.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15.付之一炬:一把火给烧了。
16.孝子贤孙: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17.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18.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19.左思右想:多方面想了又想。
20.绞尽脑汁:费尽脑筋。
21.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22.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23.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24.罚一劝百: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25.百无一能:什么都不会做。
26.无肠可断: 比喻悲痛之极。
27.无肠公子:指螃蟹。
28.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
29.懊悔无及:后悔已来不及了。
30.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31. 暴虐无道: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32.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33.慰情胜无: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34. 春葩丽藻:比喻美妙的言谈。
35.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36.长春不老: 犹言长生不老。
37.齿牙春色: 形容爽朗地大笑。
38.月旦春秋: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39. 秋水: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40.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41. 秋风扫叶: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42. 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43.冰壶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44.月露风云:比喻无用的文字。
45.月朗星稀: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46.月夕花晨:借指良辰美景。
47. 花颜月貌:形容女子的美丽。
48.花样翻新:改变方式,转换手法。
49. 草率将事:指办事马虎不认真。
50. 树大根深: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
如果是加点成语的话,当然是如雷贯耳不对了: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如: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可改成振聋发聩
不胫而走:意为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事实上,别有用心也是不正确的有疑问可再问
A. 下列带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BCD(内容如下)A、当年老师对我的淳淳教诲,我至今仍受用不尽。
B、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水滴专石穿的毅力。
C、听到属这个好消息后,都喜出望外,络绎不绝。
D、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分析:
首先,A的“淳淳教诲”应该写作“谆谆教诲”。还有,词语没加点儿。应该是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问题。
选项是C。“络绎不绝”用错了。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显而易见不是人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的问题,而是很高兴的样子。
B.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您好!应该选C。:因为 “群山”与“鳞次栉比”不搭配,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人造建筑物的密集。
C.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答案C
“不瘟不火”形容股票的走势不当。
D.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答案B
成语的使用,一方面要看它本身的含义,一方面要考查它使用的语内境。这里A项的“车水容马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非常热闹,这与后面的“安安静静”意义恰好相反,放在句中,十分恰当。C项的“冷眼旁观”,意思是用冷淡的眼光在旁边观看,置于句中,与“置身事外”衔接恰当。D项用了两个成语: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两个成语恰当地体现了“忍”字。B项中“安居乐业”,意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如果仅从“生活安定”考虑,使用是恰当的,但“工作愉快”与后面“不大愿意搬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这里应使用“安土重迁”。所以,B是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专丽的风景线,男属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生机盎然的意思是形容有生机、生机勃勃。用于形容景色或环境,所以此句中的用法正确。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用在此处不太合适,过于夸大事实,应该改成于事无补。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 1亿 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指常人能以理解明白的事,用在此句中合适。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技术只能事倍功半。
事倍功半:指所做的事只能达到一半的目的,在此句中合适。
F. 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一下两句成语运用不正确;
B、国民党 *** 违背人民要求和平的意愿,蓄意制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惨案。
D、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义愤填膺的指责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行径。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运用不对有哪些方面”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运用不对有哪些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