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_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一点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成语故事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四年级

2.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3.小学文言文故事

4.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5.成语故事350字以上?

6.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_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一点

成语故事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四年级

        1、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2、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3、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孔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爱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4、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zi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成语故事有?

       1、悬梁刺股

       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构成这个成语。悬梁,用绳索将头发绑在房梁上;股,大腿。借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造句:只要拿出悬梁刺股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凿壁偷光

       读音: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凿壁,凿穿墙壁;偷光,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意为家贫而读书刻苦。泛指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人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作为。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3、囊萤映雪

       读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释义: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造句:我们要学习囊萤映雪的精神,把成绩搞上去。

       4、雪案萤窗

       读音:xuě àn yíng chuāng

       释义: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小生]雪案萤窗,辛勤十载,淹通诸史,贯串百家。"元·白朴《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

       造句:大相公一向奋志云程鹗荐,埋头雪案萤窗,手不释卷,口不绝吟。

       5、映月读书

       读音:yìng yuè dú shū

       释义: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处:《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造句:休强呵映月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小学文言文故事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5.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6.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7.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8.请君入瓮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9.掩耳盗铃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10.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

       1. 人教版小学古文故事的相关成语

        1.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2.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4.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

2. 小学生必背小古文寓言故事第三篇是什么

        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了一片肉。乌鸦叼着肉站在窝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

        这时候,狐狸看见了乌鸦嘴里的肉,很想抢过来。它笑着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不做声。

        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乌鸦有些开心了。最后,狐狸说:“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呱…”她刚一嘴,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叼起肉,美美地吃了一顿。

        狐狸和乌鸦的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认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相信。 2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青蛙妈妈却出了远门。

        小蝌蚪们长得很可爱: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一天,它们看到鸭妈妈和小鸭们快乐地游玩,非常羡慕。

        它们说:“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长着大眼镜、宽嘴巴,你们去找找看吧!”小蝌蚪们游啊游啊,看见了一只鱼,它有大大的眼睛。“妈妈,妈妈!”小蝌蚪们开心地叫起来。

        鱼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们继续游,看见乌龟有四条腿,又大叫“妈妈!”乌龟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们继续游,看见了一只白鹅,它有白白的肚皮。“妈妈,妈妈!”小蝌蚪们开心地叫起来。

        白鹅连连摆头,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它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唱起歌来呱呱叫呢!”白鹅接着说。

        小蝌蚪们继续游,看到了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唱歌。小蝌蚪们游过去小声说:“请问,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有大大的眼镜,宽宽的嘴巴,四条腿走路蹦蹦跳跳,白白肚皮绿衣裳…….” 青蛙没等小蝌蚪说完,就“呱呱”叫起来:“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们开心地扑进妈妈的怀里,笑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特征。 3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小河边去钓鱼。

        他们刚坐下,一只蜻蜓飞来了,猫宝宝丢下鱼竿高兴地跑去捉。可是,猫宝宝捉了半天也没有捉着,只好空着手又回到河边钓鱼。

        一会儿,一只花蝴蝶飞来了,猫宝宝又丢下鱼竿高兴地跑去抓。 可是,猫宝宝抓了半天也没有抓到,只好空着手又回到河边。

        这时,猫宝宝看到猫妈妈已经钓了好多条大鱼了。 “真气人,我怎么一条鱼也钓不着呢?”猫宝宝说。

        猫妈妈说:“钓鱼要专心,你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猫宝宝听了猫妈妈的话,一心一意地钓鱼,果然钓到了大鱼。 小猫钓鱼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

3. 适合小升初孩子看的文言文故事书有哪些

        1. 原版四大名著

        2.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3.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4. 《学弈》讲了什么的故事

        学弈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 ↖(^ω^)↗加油哦希望采纳。

5. 小学北师大版学的全部文言文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2、《晏子使楚》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四年级下册3、语文天地 《蜀鄙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4、《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五年级上册5、《浙江潮》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6、《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战国)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郑人买履》 (战国)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五年级下册7、《叶公好龙》 (汉) 《新序》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8、《活见鬼》 (明) 冯梦龙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六年级上册9、语文天地 《杨震暮夜却金》 范晔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10、《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11、《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12、语文天地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六年级下册13、语文天地 《吾腰千钱》 (唐)柳宗元 水之氓咸善游.14、《寓言二则》 《矛与盾》 《韩非子》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监:“物莫能陷也.”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钳喙.。

成语故事350字以上?

       *勤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励志名句**

       0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0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0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0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0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0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0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09、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2、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

       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浜投痰纳嗤贰?——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

       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① 历史成语故事350字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② 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然后有什么感受,350字

        篇一:读抄《成语故事》袭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③ 三国成语故事大全(350字)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回斗。刘禅答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④ 四年级改变成语故事350个字

        四年级成语故事:削足适履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着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⑤ ,,新编成语故事350~400字

        yì míng jīng rén

        一 鸣 惊 人

        楚庄王即位了三年,没管理过国家大事。大臣伍举很着急,进宫去对楚 庄王说:

        “大王,我有个谜解不开,想请您猜一猜。” 楚庄王说:“您就说吧!”

        伍举说:“有一只鸟停在南山上,三年来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缘故呢?” 楚庄王笑笑说:“三年不飞,为了让翅膀长得坚强些;三年不叫,为了 看看周围的情形。它虽然不飞,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yún-xiāo];虽然不叫,

        一叫出声就让人吃惊(一鸣惊人)。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亲自管理起国家大事来。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法令,

        制定了新的法令;罢免了不称职的大臣,请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办事。楚庄王 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各国君主的首领。

        “一鸣惊人”用来比喻一个一向默默无闻的人,忽然有了使人吃惊的表 现。

        sān rén chéng hǔ

        三 人 成 虎

        魏王[wèi-wáng]和赵王订了和好的条约,要把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

        [hán-dān]去作抵押,派大臣庞葱[páng-cōng]陪去。庞葱临走之前,对魏王 说:“如果有一个人报告大王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说:“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 庞葱接着问:“如果有两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不相

        信呢?” 魏王回答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倒半信半疑了。”

        庞葱又问:“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大王还相信 不相信呢?”

        魏王回答说:“大家都这么说,我只有相信了。”庞葱说:“老虎不会 跑到大街上来,这是谁都知道的。只因为三个人都这么说,大街上的老虎就 成了真的了。我想邯郸跟大梁(魏国的都城)比宫里跟大街远得多,只怕背 后议论我的人还不止三个,请大王仔细考查才好。”魏王点头说:“我知道 了,您放心去吧!”庞葱于是陪着魏王的儿子上赵国去了。后来果然有许多 人说庞葱的坏话,魏王听了果然相信了,就不让庞葱再去见他。

        “三人成虎”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一个谣言因为说的人多了,听的人

        就信以为真,可以用“三人成虎”来比喻。

        wéi hǔ zuò chāng

        为 虎 作 伥

        有个人被老虎吃掉了,变成了鬼。他做了鬼还非常怕老虎,自己愿意给 老虎当差。老虎捉人吃的时候,他就跑在前头,挡住人的去路。老虎把人咬 死了,他就把死人的衣服脱掉,让老虎吃起来又方便,又痛快,他就这样一 心一意地帮助老虎。

        “为虎作伥”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伥”是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 故事当然是迷信传说,这个成语可经常有人用,用来比喻有人把坏人当作主 子,专门帮助他干坏事儿。

        跟“为虎作伥”意 思相同的成语有“助 纣为虐[zhù-zhòu-

        wéi-nüè]”。“纣”是商 代最后一个王,是一 个暴君。“为虐”是残 害百姓的意思。

        wǔ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孟轲[mèng-kē]就是孟子,是战国时候人。

        孟轲来到魏国[wèi-guó],魏惠王常常请他进宫去谈话。有一回,魏惠王 对孟轲说:

        “我治理国家,真是费尽了心力。河内(在现在河南省济源县一带)的 年成不好,我就让河内的百姓搬一部分到河东(在现在山西省安邑县[ān-

        yì-xiàn]一带)去,又把河东的粮食运一部分到河内去。河东的年成不好, 我也这么办。我看邻国的国君,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操心的。可是邻国的百 姓不见减少,魏国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轲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敲起 来,双方的刀枪一接触,一些兵士丢了盔甲[kuī-jiǎ],倒拖着兵器就逃,有 跑了一百步站住的,也有跑了五十步站住的。跑在后头的人因为自己只跑了 五十步,就讥笑[jī-xiào]跑一百步的人(五十步笑百步)胆子太小了,您 看可不可以呢?”

        魏惠王说:“这怎么可以呢?他也是逃跑呀,只不过没跑到一百步罢了。” 孟轲说:“大王要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用希望魏国的百姓比邻国多 了。我看魏国跟别国差不多。猪狗在吃人吃的东西,大王不知道检点;路上 有饿死的尸体,大王不知道开仓救济。大王真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应该少打 仗,少派差,让百姓能按时耕种,安排好农活,让他们不再挨饿,不再受冻,

        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跑到魏国来的。”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从孟轲打的这个比方来的。两个人犯了同样的错 误,只是程度不同,其中一个以为自己的错误比较轻些,就讥笑错误比较严 重的人,可以说是“五十步笑百步”。

        yè gōng hào lóng

        叶 公 好 龙

        叶公[古时念作 shé-gōng]最喜欢龙。他穿的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 镶着[xiāng-zhe]龙。他住的房子,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diāo-zhe] 龙。这些龙都屈曲盘绕,张牙舞爪,真是又华丽,又威武。

        天上的龙听说叶公喜欢龙,真下来找他了。他的头才伸进窗口,尾巴已 经甩[shuǎi]到了堂上。这一下可把叶公的魂都吓掉了。他脸色刷[shuà]白, 回头就逃。原来他喜欢的并不是真的龙。

        “叶公好龙”就是从这 个故事来的。“好”是“喜 欢”的意思。有人嘴上说喜 欢某件事情,实际上并不 这样,甚至还害怕某件事 情,可以比喻作“叶公好 龙”。

        dōng shīxiào pín

        东 施 效 颦

        西施是春秋时候有名的美女。据说她就姓施,家住在若耶溪西岸,所以 大家管她叫西施。若耶溪东岸也有个姓施的姑娘,长得很难看,大家管她叫 东施。

        东施听人家说西施长得漂亮,一心要跟西施学,西施怎么打扮,她就怎 么打扮,西施怎么走路,她就怎么走路。有一回,西施得了心疼病,她皱紧 了眉头,走起路来双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见了说:“这姑娘真可怜见的。” 这句话传到东施的耳朵里。她以为人家又在夸西施的模样儿好看,便学 着西施,也皱紧了眉头,双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见了可并不说她漂亮,反

        而说:“这姑娘干吗装模作样,看了真叫人害怕。”

        “东施效颦”和“效颦”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效”是“学样”, “颦”是“皱眉头”。从前人以为美人皱了眉头就越加俊俏。故事本来的意 思是丑人不知道自己丑,硬要学美人的模样,结果越学越丑。这个成语的意 思也是这样,如果用来说自己,就表示谦虚,说自己的根底差,学人家的长 处没学到家;如果用来说别人,就讥笑别人不自量力,硬要跟人家学,结果 越学越糟。这不是对别人的善意的批评。

        zài zuò féng fù

        再 作 冯 妇

        晋国[jìn-guó]有个打虎的能手,叫冯妇。后来,他说他要做善人了,发 誓不再杀生,当然也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冯妇乘着马车来到郊外,看到许多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被 逼到山脚下的一个角落里,没有路可以逃,回过头来,张牙舞爪对着追赶他 的人。大家看老虎还这样凶猛,都不敢近前。

        有人看见打虎的冯妇来了,就跑过来请他。冯妇卷起袖子,跳下车来, 奔上前去,三拳两脚就把老虎给打死了。大家都称赞冯妇又为人们除了一害, 可是也有人讥笑冯妇,说他自己发了誓自己不遵守,

        “再作冯妇”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就是再做一次冯妇,也就是像 冯妇那样,再干一次自己说过不再干的事情。用这个成语来说自己,含有受 人邀请或嘱托,不得不再干的意思;用这个成语来说别人,含有讥讽别人习 性难改,说了话不算数的意思。

        “负嵎[fù-yú]”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负”就是背靠着的意思,“嵎” 就是山的角落。敌人被追赶到无路可逃的时候,还死不投降,有人干了坏事 被揭穿了,还死不承认,都可以说是“负嵎”。因为他们就像故事里的老虎 那样,逃到了山的角落里,还要回过头来反扑追捕他的人。为了说得清楚一 些,可以把“负嵎”写成“负嵎顽抗[fù-yú-wán-kàng]”。在这里,“顽” 是“死硬”的意思,“抗”是“抗拒”的意思。“嵎”可以写作“隅”。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争 先 恐 后

        王良是春秋时候有名的驾车能手。赵襄子[zhào-xiāng-zǐ]请了他去,跟 他学驾车的本领。王良教得很仔细,赵襄子学得很用心。赵襄子学成了,跟 王良比赛驾车。谁知道比了三次,赵襄子换了三次马,都落在了后头。

        赵襄子不大高兴,对王良说:“您教我驾车,没把本领全教给我。” 王良说:“我的本领全教给大王了,可是大王没好好地运用。驾车最要

        紧的是让马和车配合得很好,驾车的人要把心思全放在调理马上,这样才能 跑得快,才能跑远路。可是大王落在后头的时候,只怕赶不上我;跑在前头 的时候,只怕让我给赶上。本来比赛嘛,不是跑在前头就是落在后头。大王 把心思全放在我身上,还有什么心思来调理马呢?这才是大王落后的原因。” “争先恐后”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参加什么比 赛,不能只担心自己的名次先后,而忘记了在比赛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技能。 现在用这个成语,只是怕落后要争先的意思。

        wēi ruò lěi luǎn

        危 若 累 卵

        晋灵公[jìn-líng-gōng]只贪玩乐,有一回,他命令手下的人筑一座九层 的高台。许多大臣劝晋灵公不要这样浪费人力物力。晋灵公非常生气,说: “谁要是阻拦我,我就把他杀了。”吓得大家都不敢作声。有一个大臣叫荀 息[xún-xī],他想了个法儿,进宫去对晋灵公说:

        “大王,我会玩一个把戏,您想不想看?” 晋灵公没想到荀息这老头儿也会玩把戏,就说:“你会玩什么呢?” 荀息说:“我能拿十三颗棋子搭成一个台,再在台上堆九个鸡蛋。” 晋灵公想,这些滴溜滚圆的东西怎么堆得起来呢?就叫人把棋子和鸡蛋 拿来,要荀息堆给他看。荀息蹲下身子,先把十三颗棋子平铺在地上,再把 五个鸡蛋竖在棋子上面。这五个鸡蛋有棋子垫着,倒还勉强能站稳。荀息又 用三个鸡蛋堆第二层。这可不容易了,鸡蛋又圆又滑,一个不小心就滚了下 来。荀息搭了一次又一次,终算又勉强搭成了。他再把最后一个鸡蛋非常小

        心地放到堆儿尖上去。 晋灵公看得眼珠子都瞪直了,嘴里不由得说:“好险哪!好险哪!” 荀息把最后一个鸡蛋放稳了,站起来说:“这不算什么,比这更险的事

        儿还有的是呢!”

        晋灵公惊奇地问:“还有更险的事儿?你说说看。” 荀息说:“就是大王要筑九层高台的事儿呗。筑这座九层高台,百姓得

        花三年工夫。这三年里头,男的不能耕田,女的不能织布,大家吃的穿的从

        哪儿来呀!到头来弄得民穷财尽,百姓怎么能不怨恨大王呢?要是邻国乘这 机会来攻打咱们,还要弄得国破家亡。那时候,您在这座九层高台上还能望 见些什么呢?”

        晋灵公听荀息这么一

        说,吓了一大跳,就下命令停 止筑台。 “危苦累卵”就是从这个 故事来的。“若”是“像”, “累”是“堆起来”,“卵”是 “蛋”。情况非常危险,可以说 “危若累卵”。

        shǒu zhū dài tù

        守 株 待 兔

        有个人在田里耕地。忽然跑来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大树上,折断 了脖子死去了。那个人高兴极了,把野兔拾了起来。他从此放下了锄头,坐 在大树下等着,希望再有野兔跑过来自己撞死在大树上。野兔当然不会再来 了,那个人的田地可荒芜[huāng-wú]了。

        “守株待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株”在这儿就是“树”。这个成 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比喻有人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验,还牢牢守

        住不放。一个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实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获。

        shā jī qǔ dàn

        杀 鸡 取 蛋

        有个老太婆,养着一只母鸡。这母鸡可是个宝贝,他每天下一个黄灿灿 的[huáng-càn-càn-de]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捡到这么一大砣[tuó]金子,什么 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挺阔气。她闲得没法儿,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 只盼望他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又下了一个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 “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闷气。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 的蛋一古脑儿取了出来吧。”

        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宝贝鸡宰了。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 也没找着——长成的金蛋已经下完了,新的金蛋可还没长成。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 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意思相似的成语有“竭泽而渔

        [jié-zé-ér-yú]”——汲[jí]干了池塘里的水捕鱼。评论 |

        ⑥ 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350字。急!!!!!!谁快采纳

        我最喜欢的成语故事是悬崖勒马.内容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商人,他有一个独生子.独生子长大了,天天**,商人劝儿子不要去**,可儿子不听.他妈妈有时也拿钱同意儿子**.商人之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于是给儿子备了一匹马、一些干粮。让他去一个地方,于是儿子听了父亲说的话,上路了。骑马的路上看见前面举着红色的旗子,之后,独生子喊声了一声:“吁”。因为马跑得太快了,很难停下来。之后,独生子看见前面是悬崖。等马停下来,已经到了悬崖的边上。独生子看父亲来了,父亲走过来对儿子说:“儿子,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要不以后想改也改不了了。”

        读了这篇故事我懂得了有什么错的地方要及时改正。

        ⑦ 350字成语故事,急!!!!!

        毁我长城

        檀道济(?-436),南朝宋将领。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被杀时怒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内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抵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同时被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⑧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350字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⑨ 有没有300至350字成语故事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成语 故事 以深刻形象的故事 典故 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 文化 之熙。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故事精选1: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成语故事精选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才能、威望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公元前215年(汉高祖十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了。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后来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不过韩信等一类将领,自以为立有战功,应当割地称王,但从人民要求统一的观点看来,不消灭这些割据者,即使希望战祸暂停也是不可能的。萧何协助刘邦臣,削除异己,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为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这是汉高祖刘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萧何辅佐刘邦做出的杰出贡献。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 俚语 。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牛缺遇盗

        牛缺,在上地这一带地方是位声望很高的饱学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郸拜见赵国国君,途经耦(ou)沙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牛车及随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强盗在一旁看到这人对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脸上连半点忧愁和吝啬的表情都没有,心中不免生疑,于是便追上去问个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当因丢失一点供养自己的财物而去与人争斗,这样会危害它所供养的自身的安全啊。”

        强盗们听后,同声称赞道:“这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他们望着牛缺渐走远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议:“如此贤德之人去拜见赵国的国君,必会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国君面前告发了我们的强盗行径,我们一定会大难临头。因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这伙强盗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杀掉了。

        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将全家族的人集合起来,告诫他们:“今后谁遇上了强盗,可千万别学牛缺那样以贤德求忍让呀!”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一行人来到函谷关下,又遇上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临别时的告诫,始终不肯轻易舍弃财物,在实在斗不过这伙强人时,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以慈善为本,发还抢走的财物。

        强盗们被纠缠得大怒了,忍不住厉声喝道:“我们没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现在还要死死地缠住我们,索要财物,这不就把我们的行迹暴露了吗?我们既然已经作了强盗,哪里还有什么慈悲仁义可言?”只见这伙人手起刀落,将那个燕国人的弟弟杀了,同时还了与之同行的四五个伙伴。

        牛缺与燕人被害的悲剧警醒后人:对于不眨眼的强盗,既不能讲“贤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丢掉幻想,团结斗争,战而胜之,才是正确的选择。

        粤人成仙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平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成语故事精选3:

        一夜十往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非常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当地的人对他十分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以前有个朋友,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这难道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一夜十往:形容体贴周到地服侍病人。

        阎王论蛆

        这天,阴间的阎王爷办完公事后觉得烦闷不安,便破例带领手下的判官鬼卒等随从到野外荒郊去游览和考察。

        来到一个粪坑旁,看见里面有些蛆虫在蠕动,阎王就命令判官作记录,发了一条指示:“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让这些蛆转生为人吧。”判官如实将阎王的话记在了记事本上。

        他们继续漫游,在一片坟区中,又看见在一处腐烂的棺材里,有一些蛆在人的尸体上爬动。阎王以坚定的语气又发了一条指示:“这些蛆应当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得超生。”

        判官记录后不解地问阎王:“同样是蛆虫,您的判决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阎王正色地讲解道:“粪蛆虽下贱,但尚有人弃我取、废物利用的精神,此辈属庸碌之士,所以应当使它们转生为人。而尸蛆这东西,专门去吃人的脂膏血肉,冷酷残忍,属性恶贪婪之辈,怎能使它们转世为人呢?倘若一不小心还让它们做了官,那么阳间的百姓,岂不是要受它们的加倍毒害吗?”

        判官听后恍然大悟地叹息道:“怪不得前不久,阳间的百姓受尽了苦难而怨气冲天,原来是一不小心让一群?尸蛆?逃到阳间去了,以后我们得加倍小心才是。”

        这个故事巧妙他说明:人世间的贪官污吏是如同“尸蛆”般的东西,吸人血、食人肉。“尸蛆”能从阎王手下逃出来,一方面是“阎王”的过失,另一方面也证明“尸蛆”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非同一般,所以应当群策群力不断努力,将“尸蛆”从阳间清除掉,押回阴间,力争将它们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四年级简单”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