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_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100篇
如果您有关于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寓言故事上的成语有哪些?
2.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4.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5.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上的成语有哪些?
『壹』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量体裁衣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补牢的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贰』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一、刻舟求剑
白话释义: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处:《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翻译: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二、守株待兔
白话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朝代:汉
作者:王充
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
三、画蛇添足
白话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处:《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四、叶公好龙
白话释义: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朝代:汉代
作者:刘向
出处:《新序·杂事》叶公好龙
翻译: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五、狐假虎威
白话释义: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狐假虎威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叁』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 鹬蚌相争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2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 画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4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出自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5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肆』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坐井观天、亡羊补牢、买椟还珠、杯弓蛇影、黔驴技穷、愚公移山、拔苗助长、狐假虎威
『伍』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7个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
『陆』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守株待兔
[读音][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2、亡羊补牢
[读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句]他们单位昨天发生失盗后,领导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掩耳盗铃
[读音][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例句]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4、狐假虎威
[读音][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句]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5、井底之蛙
[读音][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局限)于虚(所居住的地方)也。”
[例句]一个没有经风雨,见世面的人,就似~一样。
『柒』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2、叶公好龙
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鸡鸣狗盗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
4、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钟。这个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击是有声音的,于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听不见了。结果在他敲钟的时候,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捌』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的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量体裁衣的故事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补牢的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玖』 描写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和寓言故事有关的词: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洛阳纸贵专
草木皆兵属
按图索骥
后来居上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马革裹尸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骊得珠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寒而栗
10个寓言故事的成语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 寓言 故事 的 成语 ,方便大家学习。寓言故事的成语1
贾人重财
济阴的一个商人在过河时翻了船,他只好抓住水中漂浮的一堆枯枝乱草拼命挣扎。一个打鱼的人听到呼救的喊声,立即把船划过去救他。
商人看到了缓缓驶来的小船,顿时产生了获救的希望。然而汹涌的河水无情地告诉他,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为了抓紧时间死里逃生,商人对着渔夫大声喊道:“我是济阴的名门富豪,只要你能救我,我就送给你100金!”
渔夫使出浑身的力气,抢在商人沉没之前把他救到岸上。可是商人上岸后只给了渔夫10金。渔夫对商人说:“你不是答应给我100金的吗?现在你得救了就只给10金,这样做对不对呢?”商人一听变了脸色。他恶狠狠地说道:“像你这样的一个渔夫,往常一天能挣几个钱?刚才一眨眼工夫你就得到了10金,难道还不满意吗?”渔夫不好跟他争辩,低着头、闷闷不乐地走了。
过了些日子,那个商人从吕梁坐船而下。他的船在半路上又触礁翻沉了。从前的那个渔夫碰巧正在附近。有人对渔夫说:“你为什么不把岸边的小船划过去救他呢?”渔夫答道:“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酬金,过后却翻脸不认人的吝啬鬼!”说完,渔夫一动不动地站在岸上袖手旁观。不一会儿,那个商人就被河水吞没了。
在这个故事中,商人爱财如命、言行不一和渔夫见死不救的作为,反映出他们缺乏诚信和人道主义精神,都是不可取的。
寓言故事的成语2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寓言故事的成语3
涸辙之鱼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 方法 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4
涸泽之蛇
那年夏季,久旱不雨。严重的缺水使庄稼地裂开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口子,不少的池沼也干涸了。原来栖息在水沼中的一些虫、鱼、蟹、蛙,能够搬迁的都搬走了。最后还剩下两条花蛇。它们眼看着池沼边的杂草全部枯槁,也准备另找一处安身之地。
临行之前,那小蛇对大蛇说:“你身强力壮走得快。如果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目标太大。人们一看到蛇在行动,肯定会来捕杀。你走在我的前面,必然先遭祸殃。因此,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类蛇是这种模样,也从来没有看到哪一条蛇像这样行走,所以一定会起疑心。如果他们把我当成一位神君,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不是可以蒙混过关,安全抵达目的地了吗?”
大蛇觉得小蛇的话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过大路,扬长而去。见到这两条蛇上下重叠着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这些人回去以后,一个个绘影绘声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看见蛇神了。”
这则寓言启迪人们,要善于识别变化多端的诡计,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寓言故事的成语5
亡国怨祝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寓言故事的成语合集大全相关 文章 :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5篇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 10个寓言故事成语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精选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汇集
★ 寓言故事大全最新合集5篇
★ 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 成语故事大全精选合集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最新
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
3、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5、掩耳盗铃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6、班门弄斧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7、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8、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0、南辕北辙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守株待兔”,守着木桩,等待兔子撞上来.道理: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语“亡羊补牢”,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 .道理: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3.成语“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4.成语“螳螂捕蝉”,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5.成语“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道理: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6.成语“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道理:我们要多学知识,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就没有本领了.
7.成语:“抛砖引玉”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道理:有事为了获得更好的意见或作品,我们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8.成语:“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道理: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9.成语:“庖丁解牛”解释:庖丁:肢解分割.厨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0.成语:“拔苗助长”解释: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道理: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1.成语:“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道理: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12.成语:“东施效颦”解释:效:效仿;颦: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械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还讽刺了没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别人,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13.成语:“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道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14.成语:“捕风捉影”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道理: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是不可取的.
15.成语:“愚公移山”解释: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16.成语:“曲突徙薪”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7.成语:“买椟还珠”解释: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8.成语:“叶公好龙”解释:叶公口头上说爱好龙,实际上并不真爱好.道理:做人应该表里一致,名副其实,不能口是心非.
19.成语:“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道理:分析事物应该考虑到事物的发转变化,应该懂得变通.
20.成语:“掩耳盗铃”解释: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只会自欺欺人.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1、一枕黄粱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
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从此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卢生高兴极了,以致一惊而起,只见吕翁仍在身旁,锅中黄粱尚未煮熟,刚才只不过是作了一个短暂的美梦罢了。
这个故事说明,不从实出发的想法、欲望终归要消失。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杯弓蛇影
西晋的时候,河南有个地方官叫乐广,一次他有个朋友病了,便亲自登门看望。乐广见他朋友病情很重,便问其什么地方不舒服,那朋友支支吾吾地不愿说。乐广再三询问,他才说了实情。
原来有一天他在乐广家里饮酒,刚要举杯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蛇,隐隐约约地在蜿蜒蠕动。顿时受惊,一股厌恶冒上喉咙。但因同坐的有几个朋友,他说也不便说出,更不便退席。硬着头皮喝完后,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回到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后很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他反复考虑这件事。回到家中走到大厅,终于找出了原因。他派人把老朋友请来,仍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命侍从斟上满满一杯酒,对朋友说:“你凑近看,酒杯里还有怪物吗?”
朋友一看,同上次看见的一样,一条蛇在杯中摆动。乐广哈哈大笑指,指着墙壁上一张硬弓说:“那蛇是弓的影子啊!”原来如此,那朋友豁然开朗,舒眉展眼笑了,多日的病也顿时痊愈。
乐广的朋友把弓的影子当作是蛇,结果病倒了,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对反映客观实际的歪曲的反映,会给客观事物带来消极的作用。它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按图索骥
据说,伯乐年老的时侯,曾将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名叫《相马经》。书上还由他画了插图,配合文字勾画出小马的形态。伯乐的儿子很想把父亲这项技能继承下来,他就抱着《相马经》读得很熟,自以为学到相马的本领,就按着书本上说的去找好马。
由于他没有实际知识和经验,又死搬硬套,不从实际出发,找了好些时侯也没有找到一匹好马,而且还闹出了一个笑话。《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
有一天,他按照这条要求去找马,在道旁见到一只癞哈蟆,就用纸包起来,赶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额头和双眼跟你的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是垒起的酒药饼。”
伯乐一听,本来很生气,但他知道儿子愚笨,就笑着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意思是说,你找到的这匹好是好,就是爱跳,你是驾驭不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伯乐的儿子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书本,结果弄出了笑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在那里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燃起了大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声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他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结果,除了那条鱼外,别的鱼都设有逃走。
这时,人们赶来救火,他们从池塘里舀水往城门上泼,不一会,火被熄灭了。由于舀干了池塘里的水,没逃走的鱼全遭了殃。
因为城门失火,导致没有逃走的鱼遭了殃,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割断联系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鲁国邹(今三东邹县)人孟子,名轲,字子舆,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七篇。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流畅,辩论深入,有说服力。
有一次,孟轲跟他的学生公孙丑讲了一个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宋国有一个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的太慢。有一天,他到地里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里,疲劳不堪地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的儿子听了,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只见禾苗全部枯槁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对违背客观规律者的严重警告。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切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成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井底之蛙、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杯弓蛇影。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很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吧!”那个人不肯听,第二天,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这时,他才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井底之蛙:在一口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井底,或者在井壁的砖洞里休息;有时候乘一乘凉,就露出水面,在石头上多停一会儿。你看我在水中多么安然自得。”
3、狐假虎威: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觅食。突然它听见狐狸在叫。它猛地扑过去,抓住了狐狸。狐狸眼珠骨碌一转,说:“你敢吃我?我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松开了爪子。狐狸反而更神气了,挺胸抬头地走在前面。老虎只好将信将疑地跟在后面。森林里的动物们看见狐狸神气活现地走在老虎的前面,“检查”百兽是否到位,都惊呆了。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赐给他门客一杯酒。门客互相谈论:“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又喝不完。让我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完蛇谁先喝酒。”一人先把蛇画成,他将要喝酒。
他左手拿着酒杯,右手画蛇。说:“我能给它画脚还没画成。”一人把蛇画成,夺了他的酒杯,说:“蛇本来就没有足,你怎么能给它画上去了?”于是那人喝完了酒,为画蛇足的人,最终没有喝上酒。
5、杯弓蛇影:有一天,乐广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席间,客人告诉他自己前两天曾在路上遇到一件怪事。乐广问他具体是遇到了什么事,客人就给他讲了这件事:“有一回,当他经过一片开阔地的时候,看到一个人端坐在古怪的树下,乐广好奇地上前探看,发现原来树荫下有一条大蛇正在吞食一块马肉。乐广急忙说:“快把它带走!”果然他立刻应声而倒地死了!”。
乐广好端端地劝他不要搏击境外之蛇,刹那间却看见他僵直地倒仆在地上死了。客人当时心里十分紧张又十分惊异。乐广回头看见有一条大蛇悬挂在画壁上,画家对客人说:“不要惊慌!这条蛇就是刚才吞吃了马肉的蛇。”客人立刻吓得不敢说话了。这个成语的寓意是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好了,关于“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成语寓言故事大全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