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黑有关的成语_与黄黑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与黄黑有关的成语”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与黄白绿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2.关于黑白的成语和俗语
3.和黄有关的成语
4.有关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5.五颜六色成语故事 五颜六色成语故事是什么
与黄白绿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一 和绿有关的成语有哪些红男绿女、红灯绿酒、青枝绿叶、大红大绿、绿肥红瘦
一、红男绿女 [ hóng nán lǜ nǚ ]
解释: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没有人这么早来逛庙,他自己也并不希望看见什么豆汁摊子,大糖葫芦,沙雁,风车与那些红男绿女。
二、红灯绿酒 [ hóng dēng lǜ jiǔ ]
解释:形容欢愉的生活。
出自: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今日何日,正是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
三、青枝绿叶 [ qīng zhī lǜ yè ]
解释: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
出自: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老孙头说,‘老了呀,老弟,要是在你这样青枝绿叶的年纪,别说这五十个胡子,就是五百,五千,也挡得住。’
四、大红大绿 [ dà hóng dà lǜ ]
解释:指颜色浓艳。
出自: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五、绿肥红瘦 [ lǜ féi hóng shòu ]
解释: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自:卢隐《窗外的春光》:“这孩子真古怪得可以,十零岁的孩子前途正远大着呢,这春老花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么深切的悲感呢?”
二 含黄和绿的成语有哪些
含黄和绿的成语 相关的成语:
回黄转绿
橙黄桔绿
绿衣黄里
橙黄橘绿
三 关于绿色的成语有哪些
青枝绿叶、苍翠欲滴、绿草如茵、花红柳绿、青山绿水、苍松翠柏
1、青枝绿叶
解释: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比喻年轻。
出自: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老孙头说,‘老了呀,老弟,要是在你这样青枝绿叶的年纪,别说这五十个胡子,就是五百,五千,也挡得住。’”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2、苍翠欲滴
解释: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出自:秦牧《沙面晨眺》:“在这块地面上,苍翠欲滴的树木……一株株一丛丛地生长着。”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3、花红柳绿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花红柳绿天空晴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青山绿水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历遍了青山绿水。 ”
经历遍了美好山河。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泛称美好山河
5、苍松翠柏
解释: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自: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古石幽香埋葬名人的骸骨;苍松树翠柏映射出我高贵品质。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四 含“黄”和“绿”的成语有哪些
1、见钱眼开
读音: [ jiàn qián yǎn kāi ]
释义:看到钱财,眼睛就睁大了。形容人贪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现在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2、饮马投钱
读音: [ yìn mǎ tóu qián ]
释义: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出 处: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3、一钱不直
读音: [ yī qián bù zhí ]
释义:指毫无价值
出 处: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4、青钱学士
读音: [ qīng qián xué shì ]
释义: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出 处:《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5、用钱如水
读音: [ yòng qián rú shuǐ ]
释义:花钱如同流水一般,没有节制。形容挥霍无度,不爱惜钱财。
出 处:宋·梅尧臣《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诗:“用钱如水赠舞儿,却入上苑看斗鸡。”
五 带黄与绿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黄与绿字的成语有哪些 :
绿衣黄里、
橙黄橘绿、
回黄转绿
六 白绿红黄有哪些成语
青红皂白:基本解释: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拼音读法:qīng hóng zào bái
使用举例:妈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近义词组:是非曲直、是非黑白
反义词组:是非分明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七 跟白和绿有关的成语
粉白黛绿
发音:fěn bái dài lǜ
释义:泛指女子的妆饰。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示例: 一时~,燕语莺啼,顿时把餐室客厅,化做碧城锦谷。
近义词:粉白黛黑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女子的妆饰;漂亮的女子。
八 什么黄什么绿的成语
苍黄翻覆 苍黄反复 橙黄桔绿 橙黄橘绿 抽黄对白 初写黄庭 翠竹黄花 戴玄履黄
丹黄甲乙 淡饭黄齑 蝶粉蜂黄 东门黄犬 遁迹黄冠 翻黄倒皂 翻黄倒皂 飞苍走黄
飞黄腾达 飞黄腾踏 槁项黄馘 过时黄花 怀黄佩紫 怀黄握白 黄尘清水 黄道吉日
黄耳传书 黄发垂髫 黄发儿齿 黄发骀背 黄发台背 黄发鲐背 黄风雾罩 黄干黑廲
黄公酒垆 黄冠草服 黄冠草履 黄冠野服 黄河水清 黄花晚节 黄齑白饭 黄齑淡饭
瓦釜雷鸣 黄钟瓦釜 黄锺毁弃 黄锺瓦缶 回黄转绿 口中雌黄 骊黄牝牡
脸黄肌瘦 龙血玄黄 龙战玄黄 绿衣黄里 论黄数白 论黄数黑 面黄肌瘦 明日黄花
牛黄狗宝 庞眉黄发 佩紫怀黄 牝牡骊黄 七青八黄 青灯黄卷 青黄不接 青黄沟木
青黄未接 染苍染黄 人老珠黄 人约黄昏 数白论黄 数黑论黄 数黄道白 数黄道黑
暗绿稀红 愁红惨绿 橙黄橘绿 橙黄桔绿 愁红怨绿
穿红着绿 惨绿愁红 惨绿年华 惨绿少年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粉白黛绿 纷红骇绿 红愁绿惨 花红柳绿
花花绿绿 回黄转绿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酒绿灯红
绿暗红稀 绿鬓红颜 绿鬓朱颜 绿惨红愁 绿惨红销
绿草如茵 绿肥红瘦 露红烟绿 绿酒红灯 绿林大盗
柳绿花红 绿林好汉 绿林豪杰 绿林豪客 绿林豪士
绿林强盗 柳绿桃红 绿女红男 绿蓑青笠 绿水青山
九 带地名、人名的成语:红黄白绿各代表什么意思
说白道绿
shuō bái dào lǜ
[释义] 说长道短,信口雌黄。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语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近义] 说长道短 信口雌黄 说白道黑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例句] 在一篇关于红学泰斗的文字里写到,我向来很是佩服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待到《水浒传》里阎婆王婆之流一起出现,佩服恐怕也要改成叹服了。这些年铺天盖地的红学也经不得七年之痒,更何况宋江的本意专在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便有飞来飞去的小苍蝇专钉这有缝的蛋,几番花前月下,几番云散雨罢,阎婆倒是成精了的老手,深知“娘儿下半世快活”的重要性,看她丝丝连线,密密入扣,都是兜揽宋江,包纵女儿,恨不得把那一个你,和这一个我,再团再练,那时节我泥里有你,你泥里有我,其中夹七带八,说白道绿,后世红学家想必学了不少啊!
关于黑白的成语和俗语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和黄有关的成语
1、黑白混淆成语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成语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2、黑白不分
成语拼音:hēi bái bù fēn
成语解释: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不能分辨黑色和白色。比喻不辨是非,不分好坏。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3、颠倒黑白
成语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
成语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4、雌黄黑白
成语拼音:cí huáng hēi bái
成语解释:雌黄:随便乱说;黑白:黑色和白色。指评头论足,胡乱指责。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9回:“雌黄黑白,旁若无人。”?
5、黑白分明
成语拼音:hēi bái fēn míng
成语解释: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成语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扩展资料:
包含有颜色的词语:
1、拨云雾见青天
释义: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2、碧海青天?
释义: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3、半青半黄?
释义: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释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5、五彩斑斓?
释义: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有关颜色的成语有哪些
炎黄子孙,一枕黄粱,一抔黄土,槁项黄馘,黄花女儿,不到黄河心不死,信口雌黄,飞黄腾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老珠黄,黄道吉日,面黄肌瘦,跳进黄河洗不清,黄尘清水,论黄数白,白旄黄钺,跳在黄河洗不清,雌黄黑白,牛黄狗宝,玄黄翻覆,黄雀在后,姚黄魏紫,黄雀伺蝉,黄发骀背,戴玄履黄,黄中内润,染苍染黄,半青半黄,
五颜六色成语故事 五颜六色成语故事是什么
花红柳绿、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都是有关颜色的成语。
一、花红柳绿:
1. 解释: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2. 出自: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3. 示例: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4.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二、五彩缤纷:
1. 解释: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出自: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五光十色:
1.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 出自: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3. 示例: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五颜六色,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巴金《春》七:“淑英刚跨进门槛,就看见好几个人站起来,五颜六色的衣服几乎使她的眼睛花了。”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今也常比喻各色各样或事物令人分辨不清。
2、五颜六色,这就要从中国古人对颜色的认识说起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天然矿植物制作原始颜料。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可见,其图案已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描绘;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彩陶,有褐色和橙色的花纹。另一方面,古代耕和织是最重要的生存手段。中国最早发明了丝,并把它运用于丝绸业。与纺织相应,中国的染色业发展得也较早。据古书记载,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的染色技术就已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并且有了专门从事染色的染匠。丝绸染色对颜色的影响,表现在产生了一系列以糸部为义符的颜色字。《说文》记载的糸部颜色字有:缚、缟、绿、缥、纁、綦、绌、绛、绾、缙、綪、缇、縓、紫、红、繱、绀、綥、缲、缁、絻、綟、绢。新附字有:缃、绯、緅。古人对颜色类别差等观察得异常精细,即使是非常近似的颜色,也要详加区别。
3、随着时间推移,古人开始对颜色进行基本的归类,“五色”的概念便产生了。“五色说”是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说”影响之下产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基本思想,五行指木、金、火、水、土五种基本物质。在五行的基础上,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又衍发出五方——东、西、南、北、中。五方可与五色相配。《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正谓黄赤青白黑,五方正色也。”《尚书`禹贡》记载,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这大概是关于五色最早的记载。随着五行说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提高,五色说在古人的观念中逐渐形成固定模式。
4、古人认为,宇宙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均可归于五行之列。基于这种思想,他们认为绚丽多彩的种种色品也都由五色构成。正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孙子兵法`势篇》)。《周礼`考工记`画缋》:“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五方是由五行附会衍生而成,与五行一样都是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借以说明事物构成和运动的规律。五色指古人所说的正色,除五种正色外,古人还有间色之说。
5、《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不正为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古人认为黄青之间是绿,赤白之间是红,青白之间是碧,赤黑之间是紫,黄黑之间是骝黄。把五行之色视为正色,余色皆为间色,且认为间色是由正色相杂而成,这种“正色—间色”学说可以认为与现代的“三原色”理论有相通之处。从现代色彩学观点来看,正色确实是重要的基本色。目前印刷、印染和油漆技术中仍广泛使用蓝、红、黄三种颜料,以不同的比例调和配成各种彩色,因而称之为“三原色”。至于黑和白则视做决定色彩明度的两端。古人把青、赤、黄、白、黑定为“正色”,是对基本色的正确认识和运用。
6、对“正色”和“间色”的区分,是与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末期盛行宗法制,以等级为基础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主张一切社会关系都不能超越等级的.规定,以达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荀子`礼论》)的社会秩序。儒家尚礼,礼的核心是别尊卑,明贵贱。反映在色彩上,就是正色为尊,间色为卑。在服装的颜色上有明确的等级制度,所着服装的颜色十分讲究。孔子就曾为了维护周礼,极力贬抑紫色,《论语`乡党》:“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即绀、緅、红、紫都是间色,君子不以之为祭服和便服的颜色,且“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
7、五色说无疑有它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光学认识的发展,五色观念却妨碍了古人对丰富多彩的光色散现象做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8、自然界常见的色散现象有虹霓和晶体散射两类。“赤橙黄绿青蓝紫,维持彩练当空舞。”彩虹自古为人所喜爱并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对虹的观察认识。如《楚辞`远游》描写虹:“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唐初孔颖达指出,“日照雨滴”是虹的成因。宋代孙彦先解释:“虹乃余种日影,日照雨则有之。”百年后朱熹进一步指出:“虹非能止雨夜,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散射雨气。”这比西欧培根(1214~1294)主张虹是空中无数水滴多引起的说法早了一两百年。南宋程大昌对单个水滴的色散现象做过仔细观察,在《演繁露》中写道:“凡雨初鬓,或露之未啼,其余点缀于草木枝叶之末,欲坠不坠,则皆聚为圆点,光莹可喜……五色具足,闪烁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
9、虹是天然的色散现象。关于虹的形成,直到300年前捷克科学家玛尔其用三角柱bō璃将阳光散成彩虹,才得到比较科学的解释。
10、关于晶体色散现象,其实比玛尔其还早400多年,我国医学家寇宗爽著作《本草衍义》(1119年印行)就有用菩萨石把阳光散成五色圆光的记载:“嘉州峨眉山石与五台山石相似,出岩窦中,名菩萨石,其色莹洁,状如泰山狼牙、信州永昌之类,映日射之,有五色圆光,其质六棱,则光彩微茫,间有小如樱珠,则五色粲然可喜。”
11、寇氏的记载中明确指出了这种石材是一种透明的六棱晶,可见引起色散现象不独是三棱镜。后来明代陈文烛在1575年写过的峨眉山记以及明代天台人士王氏于1588年写过的游记也都记载了这种石头以及色散现象。后者不仅见到并收藏了这种“放光石”,而且指出了铜鼓门隙用阳光照射的过程。此后,明代大科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种“菩萨石”:菩萨石,又名放光石。金石部还有“菩萨石”一条,指明其可以散射阳光,以及在医药上的价值。
12、北宋《杨文公谈苑》中记载:“上饶水晶之类,日射之有五色。”明末,著名学者方以智对前人观察到的各种色散现象做了全面总结,他在《物理小识》中写道:“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者,则必有一面五色。如峨眉山放光石,六面也;水晶压纸,三面也;烧料三面水晶,亦五色。峡日射飞泉成五色;人于回墙间向日喷水,亦成五色。故知虹霓之彩,星月之晕,五色之云,皆同此理。”
13、由上述可看出,我国古代色散理论以五色说为基础。古人认识到日光被透明体散射后产生五色。这就是我国从战国至清初所达到的认识水平。中国秦汉前关于虹等色散现象的认识水平与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西方水平不相上下,而且《楚辞》的创作时代与亚氏生活的时代也基本一致。但中国古人历经2000余年的观察研究,直到方以智关于虹等色散现象的描述,仍然未脱五色说之寞臼;而西方经历了同样时间的研究后,却得出了正确的七色说,并且用反射和折射理论成功地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机理。就有可靠文献证据的时间而论,中西大致相当,都是从公元前4世纪前后到公元17世纪中叶;就实践经验而论,中国从先秦至清代,各个时期都有不少人对各种色散现象作过观察研究,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留下的史料不比西方少;就研究方法而论,中西都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方法,而且程大昌对单个水滴的观察研究比笛卡儿的bō璃水球实验早500年左右。因此,从这几方面来看,中国绝不比西方逊色。但中国却未能达到西方那样的结果,大概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古代对光的折射性质认识不足,二是受五行五色观念的束缚。前者影响了古人对色散机理的深入理解,后者制约了古人对色散现象的详细观察和描述。
14、五色说,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颜色的超前认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色散学的发展。
好了,今天关于“与黄黑有关的成语”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与黄黑有关的成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