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_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是什么

       对于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2.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

3.成语故事的来历或出处

4.出自文言文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5.有哪些四字成语是出自历史典故

6.写出8个有典故的成语 ,并写出意思,及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_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是什么

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典故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形容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文章、或信件的用词造句极为精确,一分一毫也不能增减或改变。

       3、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6、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指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7、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8、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指文人从军。

       9、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0、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成语

       1、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3、蹈厉之志: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4、发奋为雄:比喻决心奋斗使自己成为杰出人才。

       5、发愤图强:比喻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6、废寝忘食: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形容十分专心努力。

成语的用法

       1、成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他喜笑颜开地跑进屋子里”(用作谓语),“这个小孩天赋很高,智力超群”(用作定语),“她拼尽全力,奋笔疾书”(用作状语),“他十分疲惫,力倦神疲”(用作补语)。

       2、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等,如“这件事情真是叫人喜出望外啊!”(表达情感),“这件事情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思熟虑才能解决”(说明事理),“这个人很勤奋,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描述事物)。

       3、成语有时也可以用于幽默、讽刺、夸张等特殊语境,如“他天天迟到,真是老油条啊!”(用于幽默),“这个人的行为太不合规矩了,简直是目无王法!”(用于讽刺),“这个房子太大了,简直像故宫一样!”(用于夸张)。

       4、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典故,如“登峰造极”源于古时皇帝祭祀天地时攀登泰山的行为,比喻成就达到最高点;又如“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如果不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就很容易用错。

       总之,成语是一种浓缩了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丰富内容的语言形式,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知识背景来灵活运用。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

       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部分如下: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形容刻苦奋斗,决心报仇。

       2、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比喻疑神疑鬼,对虚幻恐惧。

       3、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形容杞国的人们因为虚构的担心而忧心忡忡。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5、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比喻见识狭窄,缺乏远见。

       6、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不自主地等待机会,不求进取。

       7、纸上谈兵:形容只在纸面上谈论战争或军事,没有实际经验。

       8、掩耳盗铃:出自《战国策·楚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事实却故意不听。

       9、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的绝境。

       10、夜郎自大:出自《汉书·文帝纪》。比喻自以为了不起,实际上无知愚昧。

       11、如鱼得水:出自《孟子·告子下》。比喻处境得到满足,感到舒适。

       12、见义勇为:形容见到正义事物就勇敢地去做,不怕危险。

       13、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比喻在作品或计划中加入关键的一步,使其完美。

       14、眼高手低:形容眼光很高,但实际能力不足。

       15、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不自觉地等待机会,不求进取。

       16、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话或行为前后矛盾。

       17、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行事。

       18、鞠躬尽瘁:出自《红楼梦》。形容竭尽全力,尽心尽力。

       这里仅列举了一小部分成语典故及解释,成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含义。希望这些简单的例子能帮助您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成语故事的来历或出处

         成语 ,作为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任何一种语言中最大的宝藏和财富。成语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劳动和精神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该民族的道德价值体系、情感世界、宗教信仰等。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反映了人对现实的主观态度。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历史上经典 成语 典故 及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一: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 报告 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出处 宋?张纲《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二:走马看花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三: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出处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篇四: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 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 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 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出自文言文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世代为仇。有次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答应了吴王的苛刻要求:要越王去吴国侍候吴王,勾践来到吴国,小心谨慎地侍候吴王,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励,锻炼斗志,睡的是柴草,饭前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复国计划。不出十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掉了吴国。

       2、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却,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扁鹊行医:

       扁鹊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世人公认为“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有一天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 秦武王的近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 秦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这种法则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4、贾黄中做官: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

       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

       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5、贤相季文子:

       季文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正是因为他的三思而后行,才使他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

       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 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

       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

       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有哪些四字成语是出自历史典故

        1.出奇制胜

        出处: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典故: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

        出奇兵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例子: 统率所部,~,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

        (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 亘古奇闻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典故: 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

        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3.奇货可居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

        典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

        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例子: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4. 奇葩异卉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典故: 珍奇难得的花草。

        例子: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丛林中,有许多~。

        5.百步穿杨

        出处: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典故: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例子: (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6. 百感交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典故: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例子: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7.百家争鸣

        出处: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典故: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例子: 没有~,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8.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典故: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例子: 测绘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9. 发引千钧

        出处: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典故: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

        比喻极危急。

        10. 东方千骑

        出处: 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典故: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例子: ~从骊驹,岂不下山逢故夫。

        (梁·简文帝《采菊篇》诗)

写出8个有典故的成语 ,并写出意思,及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1、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例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围魏救赵[wéiwèijiùzhào]: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典故: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古代的成语有哪些出自什么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 ,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

       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 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出处:《庄子

       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出自古代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好了,关于“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有典故的成语及出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