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_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简短一点

2.一则与孔子或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3.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_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简短一点

       孔子孟子名言!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一则与孔子或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①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③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一暴十寒便出自于在"孟子"的"告子"上篇。

       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④引领而望:

       “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⑤明察秋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参考资料: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_百度百科 ?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_百度百科

       明察秋毫_百度百科

       魏惠王_百度百科

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见贤思齐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_: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近义词 力争上游反义词 不思进取故事简介见贤思齐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的故事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 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说:“当然可以。书对于事物来说,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样丰富多彩。书中有尧舜伟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汤、周文王高尚的礼仪。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铭记在心中永远不敢忘记。虽然住在茅草屋里,我弹琴唱歌以颂扬先生的人格和理想。有朋友来,我快乐;没有朋友来,我也快乐。我已经能够发奋读书,修养人格,达到忘记吃饭的境地了。《诗经》上说:“根横木做门框,房子虽破能住下。泉水哗哗流淌,清水也能填饥肠。” 子夏说完便看着孔子,他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赞。不料孔子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显得非常生气。他正在纳闷,孔子开口说道:“我的学生开始鸿篇大论地谈论书了!”子夏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说话。 孔子怒气未消地说:“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颜回问道:“先生,表面的东西已经看见,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我孔丘曾经尽心竭力,现在已经进入门中,就像来到了险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耸立的悬崖,后来有深不可测的山谷,那里的风光奇妙无比。” 颜回和子夏听后对视片刻。颜回说:“只见到门,而不深入到里边,不能知道那里面深藏着的精微奥妙啊。”子夏向孔子深施礼说听先生的话,弟子受益匪浅,我当专心深入学问的大门之中,探询事物的精微奥妙之所在。” 后来,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强些。”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屋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站在墙外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他里面的宗庙建筑的雄伟、房屋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叔孙武叔先生那么说,不也很自然吗?”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十分谦恭、客气的,仲尼怎么能比你还强呢?”子贡回答道:“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师是没有人可以赶上的,就像不能用梯子爬上青天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诸侯或卿大夫,他要老百姓立足社会,老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他引导老百姓前进,老百姓就会跟着走;他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动归顺;他要动员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同心协力。他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能够被别人赶上呢?”见贤思齐的点评“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6?1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6?1里仁》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6?1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6?1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6?1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1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6?1尽心上》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6?1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6?1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6?1告子下》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6?1鱼父》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6?1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6?1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6?1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6?1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6?1子路》果:果断

       62.记己有耻。——《论语?6?1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6?1公孙丑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6?1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6?1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25.见利思义。——《论语?6?1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6?1季氏》

       66.知耻近乎勇。——《礼记?6?1中庸》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6?1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6?1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6?1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6?1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1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6?1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6?1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6?1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6?1离娄下》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1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6?1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

       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6?1公孙丑下》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6?1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6?1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6?1山木》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6?1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6?1宪问》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6?1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6?1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6?1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6?1公冶长》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6?1尽心下》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6?1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6?1子路》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6?1卫灵公》

       好了,今天关于“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