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_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系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的话题。

1.跟“孙膑”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2.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_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系

跟“孙膑”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田忌赛马

       2、围魏救赵 ?

       3、 增兵减灶

       4、因势利导

       5、增兵减灶 

       6、孙庞斗智

       1、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 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 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通过写孙膑为田忌设谋,使田忌在与齐王的赛马中取胜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小中见大,写出了人物特点包含简明的运筹学原理。

       2、围魏救赵 ?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 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4、因势利导?

       解 释 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膑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

       5、增兵减灶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展示了孙膑高超的谋略艺术:通过减少做饭锅灶(10万~5万~3万)使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士兵不断逃亡而舍弃步军追击齐军。当第三天晚上追至马陵时,孙膑又利用马陵道路狭窄、多险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罗地网。其中减灶是现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说明吃饭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饭的人也就少的道理,从而使庞涓深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自投罗网。

       6、孙庞斗智

       孙宾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辞师下山,任魏国上将军之职。翟向魏惠王举荐孙宾。庞涓忌妒,诬陷孙宾通齐,残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写完了杀害他。庞涓家丁暗告孙宾。孙宾装疯,使庞不防,后得齐国大臣救助,逃出魏国。 孙宾至齐,被拜为军师之职,每一次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地方击败了庞涓统率的魏军。第二次,孙宾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刑余之人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孙庞斗智: 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寓意

       孙膑就是看准了魏国内部空虚,才想出了对魏国趁虚而入的方法,从而达到了救赵国的目的。因此避实就虚,击中要害,才是解围的好方法。就像生活中,有时候遇到困难正面迎击得不到解决,逆向思维,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反而更有效。当然这要做到知己知彼,看到事情有隙可乘,才不会坐失良机。作为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 致胜的神奇效果

       形容孙膑: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聪明才智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中流砥柱: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古代人物有关的成语如下:

       请君入翁(瓮)——来俊臣、江郎才尽——江淹、乐不思蜀——刘禅、煮豆燃萁——曹植、纸上谈兵——赵括、破釜沉舟——项羽、木牛流马——孔明、世外桃源——陶渊明、投笔从戎——班超、卧薪尝胆——勾践、围魏救赵——孙膑、投鞭断流——谢安、退避三舍——晋文公

       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破釜沉舟典故: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攻破邯郸,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

       项羽率军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孙膑和哪个成语有关”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