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_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50字
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螳螂捕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2.螳螂捕蝉是一篇什么文
3.小学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资料
螳螂捕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注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出处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
同韵词沿波讨源、面团团、车马骈阗、耆宿大贤、促膝而谈、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训格之言、顾影自怜、原宥海涵、风雨如磐。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成语举例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
成语造举
◎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螳螂捕蝉是一篇什么文
1、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一天吴王想发兵去攻打邻国,文武大臣们都来劝阻,吴王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发火了。他手按着宝剑,生气地说:“如果有谁敢再来劝阻,我就把他处死。”这么一来,就没有人敢再说话了。
吴王身边的人中有个聪明的孩子。这孩子想:一打仗,两国的老百姓都得遭殃。想个什么办法劝吴王呢?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这个孩子每天清晨都手拿弹弓,揣着圆石子,早早地来到皇宫的花园里。他站在一棵大树底下,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向树上望着,两手扯着弹弓,好像要打什么似的,一动也不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也不在意。他一连站了三天。
再说吴王因为大臣们反对他,心中十分不高兴。这天早上,吴王来到后花园散心,看到这个孩子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喂,小孩儿,你站在那儿干什么?”
孩子听到吴王叫他,赶忙走过来行礼。他指着大树说:“大王,那棵大树上有一只蝉,它爬得高高的,正在无忧无虑地唱歌呢!可是它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的背后,弯着身子,慢慢地靠近它,抬起像大刀一样的爪子,正准备把它抓住呢!
吴王漫不经心地说:“是这样吗?”
孩子说:“当然啦!还不止这些呢!在螳螂的身后边,还有一只黄雀,它伸长了脖子,正要扑上去把螳螂吃掉呢!”
孩子讲得绘声绘色,吴王被吸引住了,用心地听孩子说下去。
孩子接着说:“黄雀只看到了眼前的螳螂,它又怎能知道,我已经在大树下站了半天,要用弹弓把它打下来呢!它们三个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就想马上得到,丝毫没想到身后的危险。其实,它们都是处在危险中啊!我听说大王想发兵攻打邻国,如果在我们攻打邻国的时候,别的国家也趁机来攻打我们,那我们国家不是也像螳螂和黄雀一样,处在危险中了吗?”
吴王听完孩子的话,俯下身去拉住他的手,连连说:“你说得对,你说得对,我不再发兵了。”
2、含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义是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为了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在句中一般充当分句。
小学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资料
问题一:螳螂捕蝉的主要内容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
问题二:苏教版螳螂捕蝉是一篇什么文? 叙事文
问题三:螳螂捕蝉,一文体裁是什么?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在暗算自己。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说苑?正谏》:“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
其身,螳?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槐西杂志十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欲伐楚,曰:“敢有谏者,死!”。此时,其下有一年少者,自知人微言轻,谏必无用,徒遭横死。惟日怀弹弓,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吴王问之,对曰:“后园有树,上有蝉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欲捕之也!而螳螂作势欲扑,竟不知黄雀蹑其旁也!黄雀伸颈仅顾啄螳螂,而不知树下之弹弓也!彼皆欲得前利而不顾后患也!”吴王听后,甚觉有理,乃不出兵。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胆敢劝告出兵的人,我将他处死!”
这时,有一个少年 ,自己知道人的地位底下语言没有用,劝告必定没有效果,只会被处死。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这样三天。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少年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问题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文言文中的其是什么意思 你好: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
一,原文:
吴王欲1伐2荆3,告其左右曰:“敢有谏4者死!”舍人5有少孺子6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7,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8者三旦9。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10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11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12也;黄雀延颈13,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14其后之有患15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二,注释:
1,欲:想要
2,伐:攻打
3,荆:楚国
4,谏:规劝
5,舍人:门客,这里指国王的侍从
6,少孺子:年轻人
7,怀丸操弹:怀里藏着子弹,手里拿着弹弓。操:拿着
8,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9,旦:早晨
10,高居悲鸣:在高高的树上动听地鸣叫着
11,委身曲附:弯着身子靠近。委、曲:弯着。附:靠近
12,傍:旁边
13,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14,顾:考虑
15,患:祸,灾祸
三、译文: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揣弹丸,手拿弹弓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四、文中“其”的意思。
1,其上有蝉:其,指示代词,指“树”;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其,指示代词,指“蝉”;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其,指示代词,指“螳螂”;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其,指示代词,指“黄雀”;
5,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其,指示代词,指“三者”,即蝉,螳螂,黄雀;
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其,指示代词,指“三者”,即蝉,螳螂,黄雀。
错误之处,望不吝指正,共勉。
问题五:螳螂捕蝉文言文用一个成语概括大意 1、《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藏在身后的危险)。
2、孙悟空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最让我喜欢的原因是(他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神通广大)。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的开头词。除了(忠义)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还认识了( 妒才的周瑜)的( 奸诈的曹操 )(人物)。我知道的故事有(《 草船借箭》)、( 《桃园三结义》)等。
问题六:螳螂捕蝉文言文改编400字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位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眼看国家灭亡.这位年轻人在后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就这样,一连等了三个早晨,终于看到吴王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年轻人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年轻人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i)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春秋时,吴王寿梦执意要攻打楚国。有臣子劝吴王说:“如果我们去攻打楚国,后防就会空虚,其他诸侯国就有可能乘虚而入。”臣子们都认为不宜贸然出兵。但吴王十分固执,他甚至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劝阻出兵,就砍下谁的脑袋。
吴王侍从官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劝阻吴王的办法。每天早上,这个少年都拿着一把弹弓,在王宫的后花园打鸟。就这样,到了第三天早上,他终于遇到了吴王。
少年恭敬地向吴王施礼,吴王打量着这个打鸟的少年,他的衣摆和鞋子已经被露水沾湿。吴王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衣服怎么湿成这个样子?”少年回答:“大王,我刚刚看到这园子里的一棵树上有一只蝉。它一会儿喝喝露水,一会儿高声歌唱,它哪里知道身后来了一只螳螂。这只螳螂弯曲着身子,伸出前臂,准备抓住这只蝉来充饥。可是,螳螂又哪里知道它的后面飞来了一只黄雀。黄雀伸长脖子,它尖尖的嘴就要啄向螳螂。可是,黄雀又哪里知道,我正拿着弹弓准备射向它。蝉、螳螂和黄雀,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完全想不到自己后面藏着的祸害呀!”吴王听了,沉思起来。少年所说的话让他悟到: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就有可能造成无穷的祸患。
于是吴王下令停止出兵,不再去攻打楚国。
螳螂捕蝉,却不料黄雀在后面正要啄它。后人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顾眼前利益,却不知背后的祸害即将来临。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长远的打算和细致的规划,眼光短浅是无法成就大事的。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好了,关于“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主要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