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诗表达的什么情感

2.描写鲁迅的词语

3.小学生期末评语四句诗词

4.班主任打油诗评语

5.写散文作文

打油诗评语小学生怎么写评语_打油诗 学生评语

鸡鸣即起,一日开始。 检查卫生,辅导自习;

哪个缺课,谁又晚起?何人生病,身体不适?

仔细询问,调查清楚。三十分钟,早餐即毕。

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就上班去。

先去打水,再来扫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

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

错的打×,误在哪里?来龙去脉,一一指出。

分析到位,讲清道理。一丝一毫,不能马虎。

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

昨天月考,今日摸底。期末期中,不计其数。

题量适中,难易有度。查查网页,翻翻题库。

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

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的第二,哪个第一?

张三李四,王五赵七。两次比较,名次何异?

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

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

思想根源,刻苦程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

事关前程,怎能儿戏?张三痛哭,李四流涕。

痛改前非,看我下次。不听音乐,不看电视。

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多背单词,多做习题。下次月考,找回位置。

老师听罢,始露笑意。期中考试,就看你的!

谈话已毕,铃声将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

师生礼毕,一课即始。先评作业,昨天做的。

普遍问题,大家注意。个别错误,单独处理。

今天学习,中国历史。部分,不出考题。

这块内容,我们删去。半个课时,很快过去。

现在来做,巩固练习。选择答案,A B C D。

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复习巩固,课前预习。再找时间,做张卷子。

两节课下,已近中午。口干舌燥,四肢乏力。

热点剩饭,了以充饥。床头一歪,权作休息。

刚入梦乡,铃声又起,抖起精神,再上班去!

昨日开会,头发脾气。要当教师,先做傻子。

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撑不着你,饿不死你。若不想干,可以退出。

若干不好,我不聘你。博士难找,学士遍地!

明天上课,观摩学习。校长也听,教师都去。

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制作课件,打印练习。

幻灯电脑,现代工具。全体观摩,怎能缺一。

上述各项,准备完毕。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

一夜未归,在网吧里。找其谈话,通知父母。

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

吃罢晚饭,辅导自习。学法指导,疑难解释。

有何疑问,尽管提出。但对高考,必须有益。

辅导完毕,正要离去。突然想起,还有一事。

有人反映,学生小纪。跟女同学,眉来眼去。

关键时期,这还了得?叫上小纪,到没人处。

把你找来,可知何事?从实招来,不得回避。

学生小纪,支支吾吾:我殊不知,老师明示。

青春少年,阳光沐浴。情窦初开,本不为奇。

但要清楚,学习目的。一切围绕,学习成绩。

有碍升学,必须放弃。他日登榜,出人头地。

男子丈夫,何患无妻?学校规章,利害得失。

一条一条,分析清楚。小纪听罢,满面泪涕。

痛改前非,回心转意。从今以后,专心学习。

若是再犯,我是白痴!转眼放学,学生离去。

喝一口水,喘一口气。十点过后,再查夜去。

水管已关,廊灯已闭。夜深人静,呼噜声起。

一天工作,终告结束。轻手轻脚,回到家里。

两眼一合,已然梦里。不是上课,就是考试。

和在醒时,并无二致。忽见眼前,众人攒聚。

通知栏中,贴一告示:教师老吕,四十有七。

疾病突发,撒手西去!明日医院,告别仪式。

没有课者,务必前去。看罢唏嘘,悲哉老吕!

辛劳一生,英年早逝。房小无车,更无积蓄。

妻儿无靠,父母无依。高风亮节,名扬千里。

今日一别,后会何期?悲上心头,心痛如撕。

蓦然惊醒,泪面如洗。天已微明,铃声又起。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诗表达的什么情感

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 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 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 所到之处, 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 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 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马问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不眨眼的大坏蛋, 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 我们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 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 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 深受感动, 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 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 将信将疑, 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 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 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描写鲁迅的词语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

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鹦鹉赋》的作者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因此鹦鹉洲显然并非单纯的景象,而是带有的诗人的浓厚的情感因素。最后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

崔颢的这首诗,向来享有盛誉,宋代评论家严羽认为“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据说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时,准备登览题诗,看到崔颢此诗后,无法下笔,只作了打油诗一首:“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小学生期末评语四句诗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志向的写照

千夫:指当时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也就是国民党派,鲁迅自然对其横眉冷对他们的指责。鲁迅是为中国无产阶级讲话的,就像一头老黄牛,甘为无产阶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先生曾说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同时,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现在人的志向和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派,是那些官僚资产阶级,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的权力的贪官污吏,对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待我们的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作”牛”\作”马”.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要以饱满的真理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的”年轻精神”去”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解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优

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 汉有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联>别解》,

《人民日报》1962年2月22日)。按,一说是借半句而非半联;二说,检《南社诗集》没有找到这句诗;三说较合。日记所载诗中“破”作“旧”,

“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写扇面时也曾与这首诗,诗中‘对”作“看”。

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古今注》:“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这是指黄帝仿云气作的车盖。

③ 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毕卓传》中毕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质变》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指出“但这一典故,一落到鲁迅的手里,却完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⑤ 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鲁迅在白色恐怖下经常遭受压迫,所以比做交华盖运,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为了避免派的追踪迫害,在过闹市时,用破帽遮住了容颜。就是这样,处境还是非常危险,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一不小心就会沉没。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鲁迅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但又不限于写实。当时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事变时,国民躲避敌人威

胁.迁都洛阳,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千夫指”的出处,本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鲁迅在这里给予新义,这个“千夫”不指群众,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这同《无题》“一枝清湘灵”里的“无奈终输萧艾密”一样,“萧艾密”指敌的众多,跟“千夫”的指敌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说“‘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是极正确的。

关于《自嘲》,在解释上还有一些分歧,可以讨论一下。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谕。”是东方朔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派在1932年一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班主任打油诗评语

小学生期末评语四句诗词如下: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在赞美的意思。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在鼓励的意思。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在鼓励的意思。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在鼓励阅读,思考的意思。

一首首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打油诗评语,虽然短小精悍,却无不体现着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用心,细心和对他们的无限期待之情。

打油诗一般语出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虽然也能表现真善美,但绝大部分还是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丑恶的感应,更多的是针对可笑可恨之事,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民间百姓只要稍有文化,也很容易创作并流传。所以这种文体很难登大雅之堂,一般正经场合极少使用。

而学生期末评语,一般是老师对学生一个学期或学年的道德品质,学习情况、能力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即便语言轻松随意,却也应当显得严肃,客观,公正,而这,恰恰是与打油诗的文体风格相悖的。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对孩子写一些寄予期望的话语,同时也可以写一些感谢老师悉心教导的话语,内容不需要古板,只要是积极向上,发挥正能量的都可以。

写散文作文

终日笑颜对众人,聪敏灵慧更圆容。

可信可用办事稳。却欠细致一点松。

机灵伶俐自不同,一篇“中秋”惊四座,小小女儿才气浓!体委整队声洪钟,四十八人立正听。好学爱书识渊博,偏是才志为最高,却惜才高谦虚少。

若能静心多讨教,明珠璀璨是今朝。总是怯怯细声气,书法舞蹈才艺通。心思玲珑口亦巧,左膀右臂应更融。

人如其名自安宁,一双明眸更清灵。聪慧含蓄外不露,静宁可人贴心灵。灵眸一转巧智生,好读诗书爱学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写散文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散文作文 篇1

 雪下得正紧!

 还是小雪时令,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便款款而至,漫天漫地,飘飘洒洒,如似花非花的杨花柳絮。楼下还没落光叶子的法桐树上缀满白雪,像朵朵白云,层层叠叠,非常壮观。远处的大地犹如披上了一件银装,无比浩瀚、美丽,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洁净肃穆,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里。迷离恍惚空灵悠远的意境,恰似一幅温润洇湿氤氲飘渺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

 我站在阳台上,端一杯热茶,捧一卷心仪的唐诗,抬头是如梨花飘香的天,俯首为皑皑静谧之地。飘飘然有了一种感受世外空旷,久蓄千年奢盼的独处悠然情怀。诗句温暖心田,雪天蓄满诗意。我轻轻吟诵起来:“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商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是至今心口相诵的宋末元初的翁森著名《四时读书乐》组诗之《冬》。这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者说是诗画并茂,景情并茂,以其蕴含的无限书香雅趣,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构建了多少读书人在漫漫历史岁月里和坎坎人生旅程上的精神家园;绮美的文学意象,概括了中国古典社会的读书情趣。冬天昼短夜长,雪打门窗,一炉一火一壶茶,读起书来,自是别有滋味。

 此时,我却无心读书。雪花纷纷扬扬,好像数不胜数的精灵翩跹起舞,引我穿越时空,让我看到唐朝柳州的那场留名千古的大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空灵的大地,俱寂的万物,纷飞的大雪,一个穿着蓑戴着笠乘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钓的老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萧索荒寂的气氛,孤独不屈的情绪,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在大雪覆盖的江面垂钓。渔翁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似乎凛然不可侵犯。渔翁不仅仅钓的是鱼,而是“寒江雪”。前人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绝唱,雪景如在目前。”“千、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 诗人表现的是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而充满向往的。既孤独寂寞,又清高倔强,既寒气透骨,又内心炽热,既感到失望,又充满希望……

 如果说柳州的这场大雪充满悲剧色彩,唐朝的另一场千古奇雪却充满喜剧色彩。据北宋初年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记载:相传中唐时期有胡饤饺、张打油诗友二人,有一年冬天,二人在望江亭里饮酒,忽见外面大雪纷飞,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张打油遂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了“咏雪诗”一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张打油吟完最后一句“白狗身上肿”,胡饤饺已乐得前仰后合,他赞道:“张兄的咏雪诗独树一帜,也可看作是一则猜‘雪’的诗谜。弟不揣冒昧,也作一首,请指教。”诗曰:“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好田地,冻杀黎民都是你,什么祥瑞不祥瑞!”张打油一听也连连叫好:“胡兄的咏雪诗谜作得也不赖呀!我再吟一首,请兄试猜。”说着又吟诵起来:“此花自古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近看无枝又无叶,不知何处长出来?”两位诗友兴致越来越高,胡饤饺以诗猜诗,随即也跟着吟道:“天地玉世界,满天散飞花。远岸飘柳絮,前村压梅花。青竹凝玉树,万枝变琼枒。窗含远山白,落鬓添华发。”张打油和胡饤饺望着漫天飞雪,你来我往、一唱一和,虽为“咏雪诗”,但字里行间不见一个“雪”字,却都句句扣“雪”,被后人视为“雪诗”经典。两人的诗所用都是俚语,通俗易懂,且多诙谐,暗含饥嘲,雪天里想起这“打油诗”,红尘中浮躁和烦忧的心绪,在这如此静美之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也变得清朗起来。

 雪还在下。雪从唐飘到宋。落到《水浒传》里,落到林冲身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雪下得惊天地泣鬼神。林冲初到草料场时,“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到草料场后,“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怎见得好雪?有临江仙词为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彷佛填平玉帝门。”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惊心动魄。这雪浇不灭林教头胸中的万丈怒火,渲染了气氛,衬托了林冲的性格,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施耐庵写雪的一个“紧”字,力敌千钧……

 雪还在不紧不慢地飘洒,我打开窗子,抬起头来望一望无尽的天空,雪花轻轻柔柔地落在脸上,钻到脖子里,凉凉的、爽爽的,十分惬意。晶莹的雪花潇潇洒洒地飞过树丛,穿过树枝,扑向大地的怀抱。一位打伞的红衣女子调皮地抱住树枝摇晃起来,好似心已飞翔;只见她小心地踩踏着厚厚的白雪,看得出心中有一种软软的、绵绵的、暖暖的感觉。站在楼上,凝望城外山川,白茫茫一片;远眺鸡龙河两岸,缕缕白雾弥漫。再看眼前的红衣女子,我仿佛看到了曹雪芹笔下潇洒飘逸的雪景,“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了一回方走。”踏雪寻梅多美的意境呀!古老的虬枝寒梅,从诗风中走来,从林和靖的孤山走来,又在墨香中归去。我好似看到了宝玉从妙玉处乞来的那株红梅: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我没有见过仇十洲画的《艳雪图》,飘落在《红楼梦》里的这“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粉妆银砌的大雪,唯美得让人惊艳。这寒天雪地,这盛开的梅花,让我从中体会到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雪是浪漫的,总会让冬日开始圣洁静谧;雪是纯真的,总会让冬日变得晶莹剔透;雪是寂静的,总会让冬日凝聚凄美神话。雪落在历史长河上,雨雪霏霏的河两岸,已是杨柳依依,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雪落在古典藉册中,明目长智,“前世之事后事之师”;雪落在今日的田野上,滋润萌动春日的山花烂漫,幻化出蓝天下的蹁跹彩蝶……

 雪装点着冬的晶莹,也洁净着我的心灵,轻盈神韵的雪,一直在下……

写散文作文 篇2

 母爱是什么?我知道,她是一束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关怀。我知道,她是一轮刚升起的太阳,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光明。我知道,她是一切,让人在寒冷时得到温暖,在寂寞时得到关怀,在绝望时得到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与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与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母爱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我们的心田;母爱想与熙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爱又像一叶扁舟,载我们越过一切困难。如母爱是蓝天,我们就是天空下自由鸟儿;如母爱是森林,我们就是森林中快乐奔放的小鹿;如母爱是大海,那我们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我们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写散文作文 篇3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疼。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就是那一枝蒲公英,它洒在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母爱随处可见,母爱如影随行,任你走到天涯又有谁又有谁能走出母亲那小小的心呢?

 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伟大的母爱。我心想:母爱、母爱是什么呢?母亲的爱又给谁呢?我跑回家,打开电脑。开始查母爱,作文,可是怎么也查不到。是有关于母爱的作文,可是都是写自己的妈妈。

 后来,妈妈说:“张婷,还没吃吧,快下来吃饭啦。我没应妈妈。妈妈就又喊了许多下,我急了,说:“不吃。妈妈又说:“怎么能不吃饭呢,不吃会饿的,快下来。我还是说不吃。妈妈就把饭碗端到楼上了。说:“快吃吧!看看我给你做了什么。我听见了,又觉的是有点饿的。转身一看,啊!原来妈妈给我做了我最喜欢吃的拉面,还是辣的呢。可是,我没查到资料,还是没吃,就说:“先放在那里,我等会会去吃的。妈妈又说:“等会再吃是会冷掉的,还是现在吃吧!”我说:“如果,我没查到的话是不会吃的,你再不下去,我就永远不吃了。说完,妈妈就说:“好吧我走了。

 然后,我找到与我今天妈妈给我送面给我吃的作文,我开心极了,我又看了看题目,啊,是母爱诶。我心想:“我不用去查母爱的作文的资料了,母爱就在我们生活中,母亲,对我们做的每一件是都是为了我们、都是母爱。我由此想到,我为什么不可以写今天妈妈给我送面的作文呢?于是,我把电脑关了,把作文簿拿与圆珠笔拿了出来,开始写《伟大的母爱》了。第二天,老师看了我的.作文,说:“你的作文写的不错,来读给大家听听。当时我太高兴了,充满自信、响亮的读出来给同学听。

 母爱是纯洁的,它是一颗心灵的;

 母爱是美好的,它在万罐蜂蜜里最甜的;

 母爱是温暖的,它是万道金光里最亮的;

 母爱是千方白态的,它有一切力量是时刻鼓舞你;

 问世间母爱为何物,只教为人父母才知晓。

 母爱是蒲公英,这蒲公英的洒向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母亲我永远爱你,你的身体撑起了我人生的整个蓝天;谢谢你我的母亲!”

写散文作文 篇4

 我爱梅花,但它太固执;我爱菊花,但它太悲观;我爱荷花,但它过于宁静;所以我最爱桃花,它的美恰到好处.

 对于桃花的钟爱完全源于那道难忘的风景.虽然是无意间发现的,但桃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一道挥之不去的烙印.

 那还是早春,山野中的一切沉睡了整整一冬,终于开始苏醒,于是家乡的那个小公园同样也开始焕发生机.周末,约上几个好友,以锻炼身体为由,抛开一切烦琐,去放飞自我倒成了一件美事.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呵,说得倒容易,一个小园子就想将春天关住?恐怕一整片大地也办不到--瞧这一路春色!那条洁净的水泥路旁,小草小树们不甘愿一直耷拉着枯黄的脸,早已改头换面,用它们那嫩绿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漂亮动人的世界.沿着这条小路漫步而上,原本只想再收获一抹绿意,春天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我们像发现桃花源似的发现了清澈小溪中漂浮的小花瓣:指甲般大小,是多么小巧玲珑;粉红色的色彩,是多么清丽;随溪水漂流,又显得多么调皮可爱!

 “走,我们找“桃花源“去!“于是我们满心欢喜地沿溪而上.眼前,没有像《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眼前有的,只是一株桃树,她孤单但乐观地婷婷玉立在溪边的杂花杂草中.我们并没有为此失望,因为我们早已被她的乐观所感动.我们联想到她的来源,一致认为她的存在只是偶然.一阵微风拂过,淡淡的清香袭来,让人心旷神怡.同时也看到,一片片调皮的花瓣就这样跳入水中,在溪中的石块间回旋逗留了一会儿后,欢快地奔向了远方.看看那哺育这些可爱精灵的枝干:她没柳树婀娜多姿,没榕树粗壮挺拔,也没松树奇形怪状--她只是一棵桃树的枝干.颜色深沉,任意舒展,平凡不起眼但又漂亮、朴素、大方……

 这样一棵桃树,不久后就她的花儿就会凋零.而且她可能没有机会结果.但她已为春天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们轻抚着她的枝干,为她祈祷,为她祝福,也为她送上真诚的敬意。

 一道平凡的风景,一种非凡的感受,一丝愉快的回忆,从此我爱上了桃花。

写散文作文 篇5

 秋雨,是一叶流泪的诗流金岁月

 雨,其实是一种情感。微雨霏霏,是清新是自然是感动,那凉意,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思念;大雨倾盆,是洒脱是急骤是震撼,那肆意,是一种刻骨也是一种呐喊;冷雨成雪,是沉默是升华是凄美,那历练,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感伤。雨,如诗洋洋洒洒让人回味;雨,如歌起起伏伏令人心动;雨,为心而落,而飘,而淡然!

 ———— 巴山夜雨

 雨,静静飘洒,潮了眼,湿了心。清清的雨,不是凉爽,而是澄净,诸多情怀诸多苦楚,落寞如风,缓缓流动;浅浅的笑,不是情感,而是心境,诸多无奈诸多忧伤,沉寂如雨,默默滴落;淡淡的心,不是沉醉,而是沧桑,诸多喧嚣诸多纷扰,化为这风,这雨,这世界。

 槐花携雨匝满地,留在心上的是:那季节,那脚步,那心 。

 雨,是一种优雅。它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美丽。面对人生烦忧,不乱于心,如雨淡然微笑从容处之,是一种最美的姿势;面对时光荏苒,不困于情,如雨栉风沐心踏歌而行,是一种最美的情怀;面对生命起伏,不惑于世, 如雨用心经历坦荡如涤,是一种最美的优雅。人生情致,来自这种优雅。

 若可以,把我留在雨里,留在青春里,留在最好时光里!

 雨停了,情感撒了一地。俯身捡起一片落叶,那清晰的脉络是纯净的心境,只是些许潮湿;闭眼聆听一抹流风,那轻声的吟唱是遥远的馨语,只是些许迷离;深深思索一段心事,那无言的沉默是碎心的情怀,只是些许伤感。

 潮湿的是雨,也是心;迷离的是心,也是风;伤感的是渐去的岁月,永恒的是生命,是整个世界!

 雨,是一种心语,是一种倾诉,更是一种情怀。用心听,如风轻抚心坎,有心事有清爽有眼泪;用心听,如花静默绽放,有花语有过往有思念;用心听,如诗轻捻时光,有沉默有淡然有伤痛。雨,只为有心的人飘洒,只为用心的人释然,只为唯心的人伤怀。

 雨,是自然的精彩,是岁月的涤荡,是生命的美丽、永恒!

写散文作文 篇6

 都说母爱如水。的确如此,像长江、黄河发源地的小溪一般。若隐若现、源源不断的流淌。

 小时候,妈妈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每天放学归来,总是看到妈妈淡淡的一笑与风吹起她发的样子。

 早晨,妈妈哄我起床,亲昵的叫我,然后用饭勺轻轻的喂我吃饭。午后,阳光明媚。妈妈在窗台上为我洗头。我顶满头的泡泡,与妈妈嬉戏。晚上,黄昏的灯下妈妈为我缝补书包。希望书包能承载更多的重量,所以她缝进了母爱。

 但是,随时光的流逝。黑发变成了白发,短发变成了长发。我也越来越不懂妈妈。

 那天,夕阳的余晖笼罩大地,葱茏的树木斜映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到家了,没有看到母亲在等我放学。推开屋门,看见桌上放一束兰花。我猛地想起那天妈妈在房间里偷偷的给班主任打电话,她一定知道了我学习退步。但她为什么……不解冲走了我的理智,我随手将花瓶打翻在地上。素白色的花瓶,一片片、一块块地尖尖利利的撒了一地。还没等从厨房走出来的妈妈解释半句,我就用力的关上了门,偌大的客厅,只留下了妈妈一人。

 随手翻开了手中的日历,天哪!今天竟然是我的生日。我终于明白了,那一束兰花是最真城的鼓励与忠挚的祝愿。打开房门,看到了妈妈埋头清扫碎片。意思银白色的光泽在我的眼前闪过,兰花上的一滴泪从指尖流到了心底……

 当小树成长时老树已枯萎,当新叶吐芽时老叶已枯萎。即使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那颗心,那爱之源泉!

写散文作文 篇7

 总希望,可以定义春天。

 我说,春天是善解人意的。它是江南寂寥时故人遥寄的一枝祝福,是相思红豆撷的佳期,是对去年花里别后重逢的祝福。它知道,在忍耐了秋天的哀思与冬日的单调后,干涸寂寥的心是多么渴望春天的润泽。于是它便藏在一阵风中,悄悄地来了。

 你却说,春天是不解风情的。任惜春常怕花早开,依旧落红无数。一夜的雨疏风骤,便绿肥红瘦。空叹“枝上柳棉吹又少”,只是“多情却被无情恼”。春天总是匆匆,太匆匆。等不及花褪残红,甚至未唤醒人们对于春天的全部记忆便飘走了。

 我说,是诗成就了春天。隔厚厚的窗帘与玻璃,如果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们如何读得懂飘逸的春雨?没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没有“多少楼台烟雨中”,北国的我们如何能体味南朝春日的深邃迷离?

 你却说,是春天成就了诗。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红杏出墙,春色满园,春天本身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才会惹得文人雅士胜日寻芳,柴扉久扣,才会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说,春天是宣纸上涂抹的几笔写意。袅袅鹅黄地轻垂,一泓鸭绿粼粼而起。湿润的土壤上铺满了嫩绿的萌芽,茫茫碧草上点缀星星繁花。蔚蓝的天空上也会挂几丝云,阳光柔柔的像是为画面撒上淡淡的金黄。

 你却说,春天是精心勾勒的工笔:在一座清幽空寂的山中,藏一座清幽空寂的古寺。春雨洗刷过的夜晚,明月透过参差斑驳的松枝落下清辉,清泉淙淙地伴古寺梵音流在石缝之间。春雨后的泥土特有的香味弥漫于画室之中,这才是春天。

 我说,春天的美在于它的百花怒放、国色天香、雍容典雅、娇俏玲珑、馨香可人……,那万紫千红为东风而争妍的画面所展现的,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你却说,春天的魂在于矜持的春雨。润如酥的小雨是温顺的,清明的小雨是断魂的,烟花三月的细雨是多情的。最有味道的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那时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才是真正的诗情画意。

 哦,原来春天在每个人的辞海中都有不同的解释,原来春天是不可定义的。

写散文作文 篇8

 有人说这是个难产的春天

 这个春天来得的确艰难

 地震、雪灾、春寒....

 折腾得大地母亲伤痕累累

 春天却依然在施虐

 还会发生些什么

 我看不透未来

 就像我猜不到做人的底线

 还有人说很多的地方都省略了春天

 本该播种希望的季节

 大地却依然冰冻着

 希望一次次被绝望煎熬着

 春天被封冻在厚厚的土层之下

 树枝迟迟不发出新芽

 花不开柳不绿春不暖

 我知道我已深陷其中

 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挣脱

 我可以忍受你给我的所有痛楚

 就像我容忍你曾经所做的一切

 再一次竖起衣领

 竖起衣领不为御寒

 只想保住自己的温暖

 忍着寒冷和疼痛

 静静的看着你表演

 我只想保持沉默

 如果春天不能带来希望和温暖

 如果春天没有花红和柳绿

 那么省略就省略吧

 其实很多的时候

 人生也需要删繁就简

 甩一甩长发依然行走在

 这个没有温暖的春天

写散文作文 篇9

 冬天在我眼里是充满与热烈的季节。

 “预备,开始!”随着一声发球的哨子声。我们女生pk男生的激烈足球赛开始了!首先由男生派一个代表在中场发球,他找了一个就近目标踢去。他可是我们班的足球健将白杰,那球带的谁也插不上脚,一帮男生拥了上来,女生穷追不舍。而他沉着的踢着球,不让球易主。而他的眼睛的灵活,可以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观察周周有没有人接应或有没有敌人。我趁其不备将球踢向女方,心情放松了下来,没想到又被男生抢跑了。我又气又急,飞快的向女生球门跑去,眼看就要射进球门,我心里这个急,就恨自己不长翅膀飞过去了,急的我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那种紧张无法用语言细致的描绘。说是迟,那是快,女生一大将关键时刻,神速的一脚踢飞了球。男生气急败坏,只有几个又去备战下一场。而女生开怀大笑,蹦跳着,一霎时球又要挤进我们的球门。顿时高兴的气氛烟消云散,只剩紧张。我们球门失火都惊慌失措。咣,“嘢……”男生欢呼,而我气的一屁股坐在满是雪的地上直蹬腿,十分气恼。此时,老师吹了长长的一声哨子,高声的喊着“1:0”使我更加气愤。励志努力,定要一雪前耻。

 现在由女生中场发球,我箭步如飞跑向男球门,接应同伴,男生一拥而上,女生代表太弱小,力气也小,发球太近。又被男生抢了上风,我气的直跺脚,恨她太笨。我冲上前去,一脚飞进球门,我们欢呼雀跃。

 这时天上纷纷扬扬的飘下雪花。却没有挡住我们踢球的热情。老师拖着长声高喊:“1比1平”,我们女孩因扳回而高兴,男队一脸不高兴。男生派了一名大力士发球,由于力气太大,一下子出界了。“噢,犯规……”我们女队发球了,最终被白杰逮到。双方队员你追我赶,眨眼间,那地方成了人堆。我从中退了出来,在一旁气的直喊“太笨了……”。最终被男生逮到,追到女队球门,我快步追上,在眼看到界边时,一脚飞出,球出界了。

 由于我的失误,此时由男队发球。很多女生都埋怨我,我为此十分痛恨自己。男队反而欢呼,球在白杰脚上时,女生蜂拥而上,白杰将女生甩开,只见摔倒的摔倒,失落的失落,还有迎风而上的。我也追上去,周围都是男生,在紧急关头,力不从心的我发现了一个目标。不远处有一个女孩,心想说不定能传给她呢,拼了。我用力一争,一踢,一甩,到一半时,白杰摔倒了。我一用力真传过去了。我为此十分高兴。白杰从地上爬起来,又气又笑“我堂堂好男儿怎能让女生耍呢?”他失落的抖落身上的雪,沉浸在得意中的我并没有发现男生的脚。女生和他们周旋了一阵,在球门处的挣扎的还是进了。

 这时恼人的下课铃声急促的想起来了,我气愤的瞥了一眼男生,心想下次定不饶了你们,绝对要打败你们。男生得意的走着。每个人都恋恋不舍的离开操场。

 一场激烈的、振奋人心的足球赛结束了,有的 失望、有的兴奋、有的平淡的走进寂静的教室。因一场球赛使这个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使这个没有色彩的冬天变得五彩斑斓,使这个平淡不新奇、沉闷的冬天变得无奇不有、有声有色。冬天栖息在热烈的、充满的足球里。

 教师评语:将一场体育课写的别具一格,把热烈的场面描绘的惟妙惟肖,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